[发明专利]一种利用玉米芯栽培平菇无效
申请号: | 201210100821.3 | 申请日: | 2012-04-09 |
公开(公告)号: | CN102612996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8-01 |
发明(设计)人: | 金振良 | 申请(专利权)人: | 常熟市海虹苗木花卉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01G1/04 | 分类号: | A01G1/04;C05G3/00 |
代理公司: | 苏州广正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2234 | 代理人: | 汪发春 |
地址: | 215500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利用 玉米芯 栽培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利用玉米芯栽培平菇的方法。
背景技术
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玉米是中国三大粮食作物之一。据统计,96年中国玉米总产量为1.27亿吨.97年玉米总产为1.04亿吨,98年玉米总产量在1.20亿吨以上。在进行玉米加工的同时,会有大量的下脚料玉米芯产生。按3kg玉米产1kg玉米芯计算,每年中国大约可均产玉米芯0.4亿吨左右,而且在今后的发展中将继续维持这一水平。目前中国对玉米芯的利用相对来说还很少,基本上处于低水平的初加工阶段。据不完全统计,1990年中国玉米产量为0.988亿吨,玉米芯为0.326亿吨左右,可仅有40-50万吨用于糠醛、木糖醇及酚类生产。以玉米芯为原料生产食用菌极少,绝大部分作为农家燃料被烧掉。
平菇又名侧耳,国外有娃菌、人造口蘑之称。在我国根据形态、特征、习性等差别又有不同的名称,如鲍鱼菇、背风菌、杨树菇等。在分类学上属担子菌纲、伞菌目、白蘑科、侧耳属。平菇是当今世界栽培最多的四大食用菌之一。经常食用平菇类菇体,能调节新陈代谢、降低血压、减少胆固醇。对肝炎、胃肠溃疡、癌症、软骨病等都有疗效。平菇的栽培可充分利用农作物秸秆和农产品下脚料,通过生物作用将粗纤维转化为人类可食用的优质蛋白质,是农民科技致富的有效手段,蕴藏着极大地开发潜力。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缺点,本发明提供一种利用玉米芯栽培平菇的方法。
本发明的目的之一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培养料的组成按重量比为:玉米芯颗粒60%、麸皮10%、玉米面5%、豆饼5%、熟石灰3%、过磷酸钙3%、尿素2%、消毒散5%,草木灰5%、磷肥2%,将配料合均匀,并加入0.1%的克霉灵,pH调节到7-8;将配制好的栽培料建堆,拍实、在水泥地上将培养料堆成馒头型,然后用木棒从料顶向堆内打数个小直孔,改善堆内通气,覆膜发酵,料温达60-70℃再闷24小时,然后翻堆,如此进行共翻3-4次;一般2~4天堆温可长高到50~65 ℃,及时进行翻堆3 次,翻堆时在料堆内部可看到大量的雪花状的放线菌,放线菌可起到降解基质的作用。如发现料堆上有害虫的幼虫,可用500倍液敌百虫喷洒料堆,并立即盖上塑料薄膜,即可达到杀虫的目的。拆堆后,让水汽散发,并测定含水量,调到65%左右备用。播种采用层播法,首先在菇床底上铺一层塑料薄膜,然后在塑料薄膜上摊撒第1层平菇培养料;接着在第2层平菇培养料上撒第1层菌种,共摊撒4层培养料及3层菌种,经压实后,在培养料表面覆盖一层湿报纸或湿布,最后用塑料薄膜严密包裹整个培养基;在发菌过程中,一如发现有杂菌生长,可用95%酒精、5%甲醛、20%石灰水、5%石炭酸杀菌剂之一,用注射器将其注射到杂菌生长处的培养料中,使药液渗透面积、深度都大于杂菌生长面积,以防治杂菌;出菇管理:菌丝体吃料基本完毕后,在菇床板底反面缝隙处,沿其长度方向间断划破塑料薄膜,直到培养基,每段切缝长度不超过15 cm,切缝之间的横向、纵向间距均应大于15 cm,菇床喷水采用喷雾器对菇床反面的切缝适量喷水,其余管理同常规。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详细的描述;应当理解,优选实施例仅为了说明本发明,而不是为了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培养料的组成按重量比为:玉米芯颗粒60%、麸皮10%、玉米面5%、豆饼5%、熟石灰3%、过磷酸钙3%、尿素2%、消毒散5%,草木灰5%、磷肥2%,将配料合均匀,并加入0.1%的克霉灵,pH调节到7-8;将配制好的栽培料建堆,拍实、在水泥地上将培养料堆成馒头型,然后用木棒从料顶向堆内打数个小直孔,改善堆内通气,覆膜发酵,料温达60-70℃再闷24小时,然后翻堆,如此进行共翻3-4次;一般2~4天堆温可长高到50~65 ℃,及时进行翻堆3 次,翻堆时在料堆内部可看到大量的雪花状的放线菌,放线菌可起到降解基质的作用。如发现料堆上有害虫的幼虫,可用500倍液敌百虫喷洒料堆,并立即盖上塑料薄膜,即可达到杀虫的目的。拆堆后,让水汽散发,并测定含水量,调到65%左右备用。播种采用层播法,首先在菇床底上铺一层塑料薄膜,然后在塑料薄膜上摊撒第1层平菇培养料;接着在第2层平菇培养料上撒第1层菌种,共摊撒4层培养料及3层菌种,经压实后,在培养料表面覆盖一层湿报纸或湿布,最后用塑料薄膜严密包裹整个培养基;在发菌过程中,一如发现有杂菌生长,可用95%酒精、5%甲醛、20%石灰水、5%石炭酸杀菌剂之一,用注射器将其注射到杂菌生长处的培养料中,使药液渗透面积、深度都大于杂菌生长面积,以防治杂菌;出菇管理:菌丝体吃料基本完毕后,在菇床板底反面缝隙处,沿其长度方向间断划破塑料薄膜,直到培养基,每段切缝长度不超过15 cm,切缝之间的横向、纵向间距均应大于15 cm,菇床喷水采用喷雾器对菇床反面的切缝适量喷水,其余管理同常规。菇床反面第1潮菇收获后,可再用刀切开菇床反面缝隙处未划过的塑料膜。在整个栽培过程中,菇床反面的平菇可采摘2~3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常熟市海虹苗木花卉有限公司,未经常熟市海虹苗木花卉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100821.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