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粘结力增强式刚柔组合桩及施工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210100711.7 | 申请日: | 2012-04-09 |
公开(公告)号: | CN102619223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8-01 |
发明(设计)人: | 陈春来;余尧天;王新泉;李永伟;刘波;谭彩云;陆琦;曹建建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大学城市学院;博坤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D5/48 | 分类号: | E02D5/48;E02D5/72;E02D5/34;E02D5/38;E02D5/46 |
代理公司: | 南京经纬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2200 | 代理人: | 曹翠珍 |
地址: | 310007 浙江省杭州市***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粘结 增强 式刚柔 组合 施工 方法 | ||
1.粘结力增强式刚柔组合桩,其特征在于包括水泥搅拌桩桩体(4)以及同心设置的混凝土沉管灌注桩劲芯(5),两者的顶部位于同一水平且设有现浇钢筋混凝土盖板(1);混凝土沉管灌注桩劲芯(5)的长度大于水泥搅拌桩桩体(4),且在混凝土沉管灌注桩劲芯(5)的底部设置预制桩尖(7),在混凝土沉管灌注桩劲芯(5)上与水泥搅拌桩桩体(4)重合的部位设置一个以上扩挤混凝土支盘(6);扩挤混凝土支盘(6)是由设置在沉管灌注桩(5)钢沉管(12)中的支盘挤扩装置扩挤后混凝土灌入而形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粘结力增强式刚柔组合桩,其特征在于支盘挤扩装置包括动力系统、传动轴(8)、叶片、小型振捣棒(11),叶片由固定叶片(9)和可伸展叶片(10)组成,固定叶片(9)固定在传动轴(8)上,可伸展叶片(10)通过联动轴连接在固定叶片(9)的另一端;固定叶片(9)的内外侧均开有刃口,可伸展叶片(10)呈半圆形且内侧开有切削刃口, 传动轴正向旋转时可伸展叶片(10)闭合,传动轴反向旋转时可伸展叶片(10)伸开;小型振捣棒(11)连接至传动轴8的底部,振动棒软管由传动轴(8)内部引出。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粘结力增强式刚柔组合桩,其特征在于混凝土沉管灌注桩劲芯(5)与现浇钢筋混凝土盖板(1)一次施工完成;混凝土沉管灌注桩劲芯(5)桩顶插设盖板连接钢筋(3)。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粘结力增强式刚柔组合桩,其特征在于水泥搅拌桩桩体(4)为采用两搅两喷工艺制成的湿法双向水泥搅拌桩。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粘结力增强式刚柔组合桩,其特征在于预制桩尖(7)采用钢板桩尖或钢筋混凝土预制桩尖。
6.权利要求1所述的粘结力增强式刚柔组合桩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如下:
步骤一、根据设计桩长首先进行水泥搅拌桩(4)施工;
步骤二、水泥搅拌桩(4)施工完成后,立即进行混凝土沉管灌注桩(5)施工,钢沉管(12)底部由预制桩尖(7)封闭,在水泥土中静压辅助振动打设至混凝土桩(5)桩底标高;
步骤三、向钢沉管(12)内灌入混凝土,振动上提拔管,开动小型振捣棒(11)振捣;
步骤四、拔管至扩挤混凝土支盘(6)位置,使沉管(12)底部略高于扩挤装置叶片,开动扩挤装置,反向旋转,可伸展叶片(10)伸开,切削扩挤水泥土,混凝土灌入形成扩挤混凝土支盘(6);
步骤五、开动扩挤装置,正向旋转,将伸展叶片(10)闭合,继续上提拔管,根据需要向钢沉管(12)内补加混凝土,至下一支盘设计位置,重复步骤四,完成混凝土沉管灌注桩5及扩挤混凝土支盘6施工;
步骤六、在混凝土灌注桩5顶部插设盖板连接钢筋3,安装盖板浇筑模板及盖板配筋2,浇筑形成钢筋混凝土盖板1。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粘结力增强式刚柔组合桩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支盘挤扩装置包括动力系统、传动轴(8)、叶片、小型振捣棒(11),叶片由固定叶片(9)和可伸展叶片(10)组成,固定叶片(9)固定在传动轴(8)上,可伸展叶片(10)通过联动轴连接在固定叶片(9)的另一端;固定叶片(9)的内外侧均开有刃口,可伸展叶片(10)呈半圆形且内侧开有切削刃口,传动轴正向旋转时可伸展叶片(10)闭合,传动轴反向旋转时可伸展叶片(10)伸开;小型振捣棒(11)连接至传动轴8的底部,振动棒软管由传动轴(8)内部引出。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粘结力增强式刚柔组合桩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混凝土沉管灌注桩劲芯(5)与现浇钢筋混凝土盖板(1)一次施工完成;混凝土沉管灌注桩劲芯(5)桩顶插设盖板连接钢筋(3)。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粘结力增强式刚柔组合桩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水泥搅拌桩桩体(4)为采用两搅两喷工艺制成的湿法双向水泥搅拌桩。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粘结力增强式刚柔组合桩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预制桩尖(7)采用钢板桩尖或钢筋混凝土预制桩尖。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大学城市学院;博坤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未经浙江大学城市学院;博坤建设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100711.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金属有机骨架材料储气释放的方法
- 下一篇:无触点式压力继电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