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设备异常的侦测装置与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210100491.8 | 申请日: | 2012-04-09 |
公开(公告)号: | CN103245847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8-14 |
发明(设计)人: | 林群惟;郭伦嘉;叶于榕;温仁孝 | 申请(专利权)人: | 财团法人工业技术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G01R31/00 | 分类号: | G01R31/00 |
代理公司: | 中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021 | 代理人: | 宋焰琴 |
地址: | 中国台***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设备 异常 侦测 装置 方法 | ||
技术领域
一种异常侦测装置与方法,特别有关于一种设备异常的侦测装置与方法。
背景技术
一般来说,电器设备在使用的过程中发生故障,大都由用户主动发现而得知,然而,许多电器设备是利用电力线提供的电源来维持持续运作,在持续运作过程中不一定有人员随时在旁监控,因此,若是电器设备发生故障时并无人员在场,便无法立即察觉异常状况予以报告或实时采取有效的应变措施,因而造成更重大的损失。
另外,电器设备里面的组件也会容易随着时间发生异常状态,例如冷气机的压缩机可能出现阀片故障或防震片老化,或是马达可能出现转子/轴承磨损的情况。前述异常发生的组件所造成的影响可能使电器设备消耗更多电力,或是造成意外事故。然而,前述组件发生异常时,用户无法察觉哪一个组件发生异常状况,并且也无法立即对于异常状况而予以实时处理。因此,若能提供一套有效侦测电器设备的异常状况发生的机制,将可增加检修的便利性。
发明内容
鉴于以上的问题,本发明在于提供一种设备异常的侦测装置与方法,借以全面性侦测设备与其元件的正异常状态,以加快侦测设备异常的速度,并增加检修的便利性。
本发明的一种设备异常的侦测装置,包括数据库、测量模块、判断模块与侦测模块。数据库用于存储多个预设电学特征。测量模块用于对设备进行电学测量,以产生电学信息,如电流、电压、功率等。判断模块耦接数据库与测量模块,用于依据预设电学特征与电学信息,以判断设备是否发生异常。侦测模块耦接判断模块,用于当判断模块判断设备发生异常时,侦测设备中的多个元件的运作状态,以产生多个状态信号。其中,判断模块还依据状态信号、电学信息与预设电学特征,判断每一元件的正异常状态。
本发明的一种设备异常的侦测方法,包括下列步骤。对设备进行电学测量,以产生电学信息。取得多个预设电学特征。依据电学信息与预设电学特征,判断设备是否发生异常。若判断设备发生异常,侦测设备中的多个元件的运作状态,以产生多个状态信号,并依据状态信号、电学信息与预设电学特征,判断每一元件的正异常状态。
本发明的另一种设备异常的侦测装置,包括数据库、测量模块、判断模块与侦测模块。数据库用于存储多个预设电学特征。测量模块用于对设备的多个家电进行电学测量,以产生电学信息。判断模块耦接数据库与测量模块,用于依据预设电学特征与电学信息,以判断设备是否发生异常。侦测模块耦接判断模块,用于当判断模块判断设备发生异常时,侦测设备中的家电的运作状态,以产生多个状态信号。其中,判断模块还依据状态信号、电学信息与预设电学特征,判断每一家电的正异常状态。
本发明的另一种设备异常的侦测方法,包括下列步骤。对设备的多个家电进行电学测量,以产生电学信息。取得多个预设电学特征。依据电学信息与预设电学特征,判断设备是否发生异常。若判断设备发生异常,侦测设备中的家电的运作状态,以产生多个状态信号,并依据状态信号、电学信息与预设电学特征,判断每一家电的正异常状态。
本发明的设备异常的侦测装置与方法,其通过测量设备而得到的电学信息与预设电学特征进行比对,以判断设备是否发生异常。若设备发生异常,则进一步判断设备中哪一个元件或哪一个家电发生异常。如此一来,可全面性地侦测设备及其元件或家电发生异常的状态,并加快侦测设备异常的速度以及增加检修的便利性。
有关本发明的特征与实现,现配合附图作实施例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设备异常的侦测装置的方块图。
图2为本发明的另一设备异常的侦测装置的方块图。
图3为本发明的又一设备异常的侦测装置的方块图。
图4为本发明的设备异常的侦测方法流程图。
图5为本发明的另一设备异常的侦测方法流程图。
图6为本发明的又一设备异常的侦测方法流程图。
图7为本发明的再一设备异常的侦测方法流程图。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100、200、300 设备异常的侦测装置;
110、210、310 数据库;
120、220、320 测量模块;
130、230、330 判断模块;
140、240、340 侦测模块;
180、290、380 设备;
250 校正模块;
260 调整模块;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财团法人工业技术研究院,未经财团法人工业技术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100491.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网络割接仿真的方法和系统
- 下一篇:基于移动终端的流媒体播放分发系统及其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