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机器人用单流量计式数字化喷涂系统无效
申请号: | 201210098101.8 | 申请日: | 2012-04-05 |
公开(公告)号: | CN102641803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8-22 |
发明(设计)人: | 王国磊;陈恳;缪东晶;刘召;潘玉龙;杨向东;杨东超;张传清 | 申请(专利权)人: | 清华大学 |
主分类号: | B05B9/04 | 分类号: | B05B9/04;B05B12/00 |
代理公司: | 北京鸿元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27 | 代理人: | 邸更岩 |
地址: | 100084 北京市海淀区北京***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机器人 流量计 数字化 喷涂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机器人用单流量计式数字化喷涂系统,属于机器人喷涂设备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目前,工业产品对机器人喷涂的涂层表面质量要求和漆膜厚度精度要求越来越高,普通的恒压式供料系统由于缺乏对流量的监测手段,已经不能满足喷涂机器人对流量控制精度的要求,成为了进一步提高机器人喷涂作业质量的约束瓶颈,因此迫切需要一种能够对喷枪流量进行实时检测与调节的供料系统,现有的喷涂机器人喷枪流量检测、调节的技术基本有以下三种。
第一种,人工方法。检测办法是:打开喷涂机器人的供料系统,调节调压阀到某指定压力值,然后关闭喷枪的雾化空气和扇幅空气,打开喷枪,由工作人员手持测量工具(如量筒)在喷枪下接一定时间(如1分钟),然后读取量筒数值,换算喷枪的单位时间吐出量。进一步的,若需要调节流量,办法是:若当前测得流量值偏高,则降低调压阀压力;反之,则提高调压阀压力。上述检测、调节过程需反复进行,直到喷枪流量达到要求为止,然后可以开始喷涂作业。这种方法的缺点显而易见:需要大量人工参与,降低了喷涂作业的自动化程度,不利于发挥机器人高效、自动化的特点。而且,对于易沉淀涂料或者长尺寸送料管路来说,涂料容易在管路内发生沉积,引起喷枪流量衰减或不稳定,导致工作人员不得不定期的、反复的监测调节喷枪流量,非常麻烦。
第二种,通过计量齿轮泵进行控制。如图1所示,该方法需要采用盲端送料方式,即喷枪只接一根进料管,然后在进料管串接一台计量齿轮泵。齿轮泵的原理是通过齿轮转动带动涂料流动,每转动固定角度送出的涂料量是等同的,因此通过控制齿轮泵的转速即可实现喷枪喷出流量的检测与控制。这种技术的缺点是仅适用于喷枪为盲端的涂料输送系统,若管路设计为循环供料的方式,则会有一部分涂料经由回流管流回涂料容器,导致齿轮泵的输出流量大于喷枪的实际吐出流量。此外,计量齿轮泵系统的造价高昂且易磨损,需要定期标定,使用成本很高。
第三种,通过流量计和节流阀进行控制。如图2所示,该方法同样限定喷枪只接一根进料管,然后在进料管上串接节流阀和流量计,当流量计检测到流量有偏差时,控制器通过改变节流阀的开闭度来调节流量。这类方法的缺点与第二类方法相同,即仅适用于喷枪为盲端的管路类型,因为若管路为循环供料类型,则由于一部分涂料由回流管流回涂料容器,流量计所检测出的流量大于喷枪喷出的实际流量。此外,该方法需要把流量计布置在尽可能靠近喷枪的机械臂上,增加了机械臂末端的尺寸和重量,不适用于小型或内表面喷涂机器人。
综上所述,目前的喷涂系统中喷枪流量的自动检测和调节均针对盲端供料方式,对于非盲端供料,也就是循环供料方式则束手无策,原因在于:在循环供料方式下,喷枪上接有一个回流管,开枪时一部分涂料从喷枪喷口喷出,还有一部分从回料管回流到涂料容器,因此现有的技术手段无法检测出到底有多少涂料从喷枪喷出,也无法进行控制,只能被迫采用人工测量的办法。
考虑到对于很多高固体份、大比重、易沉淀涂料来说,经常采用循环供料的方式以防止涂料在管路内发生沉淀。因此,迫切需要开发一种能够对循环供料方式下的自动喷枪流量进行实时、在线检测和闭环控制的喷涂系统,以提高流量检测和调节的自动化程度,提高喷涂机器人的作业质量。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问题在于克服现有的喷涂系统中喷枪流量检测方法存在的缺陷,针对循环供料式的喷涂机器人喷涂系统,提供一种结构简单、计量精确、成本较低的机器人用单流量计式数字化喷涂系统,使之适用于不便于人工检测、调节流量且必须使用循环供料模式的场合。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机器人用单流量计式数字化喷涂系统,其特征在于:该喷涂系统含有进料管路001、回料管路002、空气管路003和控制部分;
进料管路001从涂料容器101中连出,依次连接涂料泵103、过滤器104、稳压器105、调压阀106、气动比例阀107和数字式流量计108,最终连接到自动喷枪109的进料口;
回料管路002从自动喷枪109的回料口连出,经背压阀110连回到涂料容器10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清华大学,未经清华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098101.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热冲压模具型腔的制造方法
- 下一篇:太阳能电池板自动定时清扫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