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紫外光介入氧化分解内燃机排放废气中污染物的方法及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210098055.1 | 申请日: | 2012-04-06 |
公开(公告)号: | CN102619598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8-01 |
发明(设计)人: | 杨德利;张立新;王艳 | 申请(专利权)人: | 杨德利;张立新;王艳 |
主分类号: | F01N3/28 | 分类号: | F01N3/28;B01D53/94;B01D53/56;B01D53/62;B01D53/7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0042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紫外光 介入 氧化 分解 内燃机 排放 废气 污染物 方法 装置 | ||
1.一种紫外光介入氧化分解内燃机排放废气中污染物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内燃机排气系统中至少设一个供内燃机排放废气经过的紫外光照射区,紫外光照射区的至少一端设至少一个供内燃机排放废气经过的光触媒网,使紫外光介入氧化分解内燃机排放废气中污染物,包括;
在内燃机排气系统中至少设一个供内燃机排放废气经过的紫外光照射区;
该紫外光照射区中心至少设有一个波长为126~400nm的紫外光照射光源,该照射光源周边设有包围该照射光源并使得内燃机排放废气得以通过的通道;
紫外光照射区的至少一端设至少一个供内燃机排放废气经过的光触媒网。
2.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内燃机排气系统中至少设一个供内燃机排放废气经过的紫外光照射区;
该紫外光照射区中心至少设有一个波长为126~400nm的紫外光照射光源,该照射光源周边设有包围该照射光源并使得内燃机排放废气得以通过的通道;
紫外光照射区的一端设至少一个供内燃机排放废气经过的光触媒网。
3.按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内燃机排气系统中至少设一个供内燃机排放废气经过的紫外光照射区;
该紫外光照射区中心至少设有一个波长为126~400nm的紫外光照射光源,该照射光源周边设有包围该照射光源并使得内燃机排放废气得以通过的通道;
紫外光照射区的两端设分别设至少一个供内燃机排放废气经过的光触媒网。
4.按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紫外光照射光源的波长为220~350nm。
5.一种实现权利要求1所述方法的装置,主要由光触媒网和紫外光照射光源所组成,其特征在于:
在内燃机排气系统中设至少一个供内燃机排放废气经过的紫外光照射区;
该紫外光照射区中心设有至少一个波长为126~400nm的紫外光照射光源,该照射光源周边设有包围该照射光源并使得内燃机排放废气得以通过的通道;
紫外光照射区的至少一端设至少一个供内燃机排放废气经过的光触媒网。
6.按权利要求5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装置包括一个管状的壳体,壳体串接在内燃机排放废气的管道中,壳体内中心设有一个波长为126~400nm的紫外光照射光源,照射光源至少一端的壳体内设有至少一个横向拦设该壳体内空间的光触媒网。
7.按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照射光源的两端的壳体内各设有至少一个横向拦设该壳体内空间的光触媒网。
8.按权利要求5或6或7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壳体两端部设有供光触媒网卡设的光触媒网卡槽,光触媒网卡槽为带开口的卡槽,该卡槽的开口部设有卡盖。
9.按权利要求5或6或7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壳体串接在三元催化器前端的内燃机排放废气的管道中,或串接在三元催化器后端的内燃机排放废气的管道中,或串接在三元催化器前端和后端的内燃机排放废气的管道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杨德利;张立新;王艳,未经杨德利;张立新;王艳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098055.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