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电力管理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210097591.X | 申请日: | 2012-04-01 |
公开(公告)号: | CN102638099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8-15 |
发明(设计)人: | 王晶华;李瑜;林晓康;虎嵩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国网信息通信有限公司;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H02J13/00 | 分类号: | H02J13/00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7 | 代理人: | 逯长明;王宝筠 |
地址: | 100761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力 管理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智能电网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电力管理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随着燃料价格的飞涨,人们认识到单纯依靠能源供应的增长很难满足不断增长的能源需求。现阶段世界上很多大城市由于电力需求过大,负荷增长速度快,按照传统的管理方式和用电方式经常会出现高峰期供应不足的情况,发生电力危机。所以迫切的需要依靠能源需求侧的使用方式的变更,以节约能源损耗,降低能源需求增长速度。
在传统的电力系统中,负荷通常是被认为是不可控的。因此电力系统调度中心很少关心用户内部的具体情况。即在电力系统发、配、输、用的四个主要环节中,只有前三个是可观测的,具备可观性,而用电环节通常缺乏必要的量测手段和措施。在传统的电力系统中无法根据当前的电力负载情况对用户的用电进行调控,也无法通过对用户所使用的电器进行智能的管理尽可能缓解高峰期的用电压力,科学的控制用电一直是无法实现的。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力管理系统,实现对于用户用电的管理和调控。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电力管理系统,所述系统包括:
收集模块,用于收集并发送数据流;所述数据流为负载信息数据流,所述负载信息数据流中包含当前负载与参考负载;
物化窗口,用于保存用户的用电器状态信息,并根据查询单元的用电器操作指令修改用电器的实时信息;所述实时信息包括用电器的开启关闭状态,和用电器的操作权限;
第一查询单元,用于接收负载信息数据流,比较当前负载与参考负载,当当前负载小于参考负载,则第一查询单元从物化窗口的用电器状态信息中,找到处于关闭状态且存在操作权限的用电器,将针对该用电器的开启操作指令作为第一输出流,并且指示物化窗口将该用电器状态信息的开启关闭状态更改为开启;当当前负载大于参考负载,则第一查询单元从物化窗口的用电器状态信息中,找到处于开启状态且存在操作权限的用电器,将针对该用电器的关闭操作指令作为第二输出流,并且指示物化窗口将该用电器状态信息的开启关闭状态更改为关闭;
执行模块,用于接收输出流,根据输出流的指令执行相应的电力管理操作。
所述物化窗口还用于,保存用电器时间信息,所述时间信息包括用电器剩余运行时间和完成期限,物化窗口记录用电器开启和关闭的时刻与单次运行的时长,并在用电器该次运行关闭后,在用电器剩余运行时间中减去该次运行时长。
所述系统还包括:
节拍器,用于按照预设的时间间隔,定时输出包含当前时间的第一时间流。
所述系统还包括:
第二查询单元,用于接收所述第一时间流,从用电器状态信息中,找到处于开启状态且存在操作权限的用电器,利用第一时间流包含的当前时间与用电器时间信息中本次运行的开启时刻计算用电器本次已运行的时长,并判断本次已运行时长是否不小于剩余运行时间,当本次已运行时长不小于剩余运行时间,则将针对该用电器的关闭操作指令作为第二输出流,并删除物化窗口中关于该用电器的信息。
所述系统还包括:
第三查询单元,用于接收所述第一时间流,利用第一时间流包含的当前时间与用电器时间信息中完成期限计算出用电器距离完成期限的剩余时间,将所述剩余时间不大于剩余运行时间的用电器确定为紧急用电器;从用电器状态信息中,找到处于关闭状态且存在操作权限的紧急用电器,将针对紧急用电器的开启操作指令作为第一输出流。
所述第三查询单元还用于:
找到处于开启状态且存在操作权限的紧急用电器,指令在完成期限之前关闭该用电器的操作权限,将该指令作为第三输出流。
所述节拍器还用于:
预先设置时间范围,在该时间范围内产生第二时间流。
所述物化窗口单元还用于:
保存待充电用电器信息,所述待充电用电器信息包括待充电用电器编号。
所述系统还包括:
第四查询单元,用于接收第二时间流,并从待充电用电器信息找到待充电的用电器,在接收到第二时间流后生成第四输出流,第四输出流包含对待充电用电器充电的指令。
其特征在于:
物化窗口预先设定最低运行时长,当生成第一输出流之后,物化窗口将第一输出流针对的用电器的操作权限关闭与最低运行时长相等的时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国网信息通信有限公司;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未经国网信息通信有限公司;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097591.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喷水组合式防汛抢险艇
- 下一篇:超韧绿色尼龙11合金及其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