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冷却水系统的金属防腐蚀处理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210097531.8 | 申请日: | 2012-03-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2732897A | 公开(公告)日: | 2012-10-17 |
发明(设计)人: | 藤田和久;村野靖;寺本哲也 | 申请(专利权)人: | 栗田工业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C23F11/173 | 分类号: | C23F11/173 |
代理公司: | 隆天国际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72003 | 代理人: | 崔香丹;张永康 |
地址: | 日本国***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冷却水 系统 金属 腐蚀 处理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冷却水系统中的金属部件的防腐蚀处理方法,其中,在冷却水系统中实施水处理的情形,由于环境限制等的理由,不能使用磷,作为防腐蚀成分使用了锌。
背景技术
在冷却水系统中的金属腐蚀,会引起制品的生产效率的降低或工厂的紧急停工等的重大经济问题。因此,在以往,对于冷却水系统中的金属的防腐蚀方法提出了多种方法,作为停止金属腐蚀的方法,通常是添加高浓度磷、锌进行实施。
但是,随着近年来环境限制的强化,在冷却水系统中不能使用磷的情形增多,因此,作为其对策,实施了各种的无磷的非锌处理、及无磷的锌处理,但是防腐蚀效果与磷、锌处理相比,多数情形下不充分。
对于在本发明中使用的共聚物,存在有以下的报告,但是,均没有涉及在进行无磷的锌处理的冷却水系统中使用该共聚物。
在专利文献1中,报告了在实施无磷的非锌处理的冷却水系统中,并用由具有羧基的单体与具有磺基的单体构成的共聚物、马来酸与烯烃的共聚物、及吡咯化合物的金属防腐蚀方法,但是,没有明确记载并用锌化合物的情形。
在专利文献2、3中,报告了在实施无磷的非锌处理的冷却水系统中,丙烯酸/丙烯酰胺甲基丙烷磺酸/异丁烯的三元共聚物等的共聚物的防腐蚀效果、二氧化硅系垢的抑制效果,但是,没有涉及聚合物种类的组合,也没有并用锌化合物。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国际公开WO2005/123981号小册子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平7-268666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特许第3055815号公报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冷却水系统的金属防腐蚀处理方法,其能够有效地抑制在进行无磷的锌处理的冷却水系统中的金属部件的腐蚀。
本发明人等为了解决上述课题,进行了锐意研究,其结果是发现,通过并用具备具有金属防腐蚀效果的特定的官能团的2种类的共聚物和锌化合物,与各自的单独处理相比,防腐蚀效果显著提高。
本发明是基于上述发现而达成的,本发明(技术方案1)的冷却水系统的金属防腐蚀处理方法,其是在进行无磷的锌处理的冷却水系统中的金属部件的防腐蚀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使水系内存在下述(A)~(C)成分:
(A)作为共聚物(A)的丙烯酸与含有磺基的单体的共聚物;
(B)作为共聚物(B)的马来酸与异丁烯的共聚物;
(C)锌化合物。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2的冷却水系统的金属防腐蚀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技术方案1中,所述共聚物(A)的含有磺基的单体是2-丙烯酰胺-2-甲基丙烷磺酸及/或3-烯丙氧基-2-羟基丙烷磺酸。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3的冷却水系统的金属防腐蚀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技术方案1或2中,其中,所述共聚物(A)的分子量是500~50000,丙烯酸与含有磺基的单体的摩尔比是7∶3~9∶1。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4的冷却水系统的金属防腐蚀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技术方案1~3的任一项中,所述共聚物(B)的分子量是10000~50000,马来酸与异丁烯的摩尔比是5∶5~8∶2。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5的冷却水系统的金属防腐蚀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技术方案1~4的任一项中,所述锌化合物是氯化锌及/或硫酸锌。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6的冷却水系统的金属防腐蚀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技术方案1~5的任一项中,相对于所述水系的排水(blow water)量,所述共聚物(A)与共聚物(B)的合计添加量是5~50mg-固体成分/L。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7的冷却水系统的金属防腐蚀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技术方案1~6的任一项中,相对于所述水系的排水(blow water)量,所述锌化合物的添加量是0.5mg/L以上。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8的冷却水系统的金属防腐蚀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技术方案1~7的任一项中,所述水系的钙硬度是100~1000mg-CaCO3/L,作为腐蚀性离子浓度的氯化物离子浓度与硫酸离子浓度的合计浓度是2000mg/L以下。
根据本发明,通过并用共聚物(A)、共聚物(B)以及锌化合物,能够有效地抑制进行无磷的锌处理的冷却水系统中的金属部件的腐蚀。即,根据本发明,通过共聚物(A)与共聚物(B)具有的羧基的作用,能够抑制腐蚀部的阳极反应,另一方面,通过锌化合物抑制阴极反应,进一步地,通过共聚物(B)的磺基的作用,能够在水中维持锌化合物,获得显著的良好的防腐蚀效果的相乘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栗田工业株式会社,未经栗田工业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097531.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