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铜基电接触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210097519.7 | 申请日: | 2012-04-05 |
公开(公告)号: | CN102628116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8-08 |
发明(设计)人: | 郭永利;王亚平;卢雪琼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安交通大学 |
主分类号: | C22C9/00 | 分类号: | C22C9/00;C22C1/10;C22C1/05;H01H1/025 |
代理公司: | 西安智大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61215 | 代理人: | 弋才富 |
地址: | 710048***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铜基电 接触 材料 及其 制备 方法 | ||
1.一种铜基电接触材料,其特征在于,包括占总重量为1%-10%的颗粒尺寸为小于10μm的导电陶瓷La2NiO4粉末和占总重量为99%-90%的晶粒尺寸为45μm的铜粉末混合后经过粉末冶金方法制备成为致密材料,其致密度为95-99.9%,其中导电陶瓷La2NiO4以颗粒的形态均匀分布于铜基体中,铜组元构成连续基体组织。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铜基电接触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以导电陶瓷La2NiO4为第二相,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导电陶瓷La2NiO4粉末是通过溶胶凝胶的方法制备的,具体方法是:将摩尔比为2∶1的La(NO3)3·6H2O和Ni(NO3)3·6H2O添加到去离子水中形成混合溶液,加入柠檬酸,柠檬酸与溶液中金属离子的物质的量比为1.5-3∶1,在搅拌的同时加热到90℃,加入乙二醇,乙二醇与溶液中金属离子的物质的量比为1-2∶1,在90℃温度下搅拌直至溶液变得粘稠得到凝胶体,在110℃置于干燥箱中保温12h,干燥后在850℃-1100℃下保温4h进行焙烧,最后研磨得到小于10μm的导电陶瓷La2NiO4粉末;
步骤二、将占总重量为1%-10%的颗粒尺寸为小于10μm的导电陶瓷La2NiO4粉末和占总重量为99%-90%的晶粒尺寸为45μm的铜粉末在氩气气氛保护下用高能球磨机混合10-24小时混合均匀,转速为2800r/min,球料比为10∶1,经600MPa冷压、900℃烧结1-5小时、700-1000℃热挤压制备成致密的铜/导电陶瓷La2NiO4复合材料。
3.一种铜基电接触材料,其特征在于,包括占总重量为1%-10%的颗粒尺寸小于10μm的导电陶瓷BaPbO3粉末和占总重量为99%-90%的晶粒尺寸为45μm的铜粉末混合后经过粉末冶金方法制备成为致密材料,其致密度为95.0-99.9%,,导电陶瓷BaPbO3以颗粒的形态均匀分布于铜基体中,铜组元构成连续基体组织。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铜基电接触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以导电陶瓷BaPbO3为第二相,包括以下步骤:将占总重量为1%-10%的颗粒尺寸小于10μm的导电陶瓷BaPbO3粉末和占总重量为99%-90%的晶粒尺寸为45μm的铜粉末,在氩气气氛保护下经过高能机械球磨的方式混合12-24小时,其中球磨机转速为2800r/min,球料比为10∶1,经600MPa冷压、在900℃烧结1-5小时、700-950℃热挤压成为致密的铜/导电陶瓷BaPbO3复合材料。
5.一种铜基电接触材料,其特征在于,包括占总重量为1%-10%的颗粒尺寸为小于10μm的导电陶瓷Li1.4Al0.4(Ge1-xTix)1.6(PO4)3粉末和占总重量为99%-90%的晶粒尺寸为45μm的铜粉末混合后经过粉末冶金方法制备成为致密材料,其致密度为95-99.9%,其中导电陶瓷Li1.4Al0.4(Ge1-xTix)1.6(PO4)3以颗粒的形态均匀分布于铜基体中,铜组元构成连续基体组织。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铜基电接触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导电陶瓷Li1.4Al0.4(Ge1-xTix)1.6(PO4)3,包括以下步骤:将占总重量为1%-10%的颗粒尺寸为小于10μm的导电陶瓷Li1.4Al0.4(Ge1-xTix)1.6(PO4)3粉末和占总重量为99%-90%的晶粒尺寸为45μm的铜粉末在氩气气氛保护下经过高能机械球磨的方式混合12-24小时,其中球磨机转速为2800r/min,球料比为10∶1,经600MPa冷压、在900℃烧结1-5小时、600-1000℃热复压30MPa热压成为致密的铜/导电陶瓷Li1.4Al0.4(Ge1-xTix)1.6(PO4)3复合材料。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安交通大学,未经西安交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097519.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