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座便器智能辨别冲水系统及其冲水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210097186.8 | 申请日: | 2012-04-05 |
公开(公告)号: | CN102644310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8-22 |
发明(设计)人: | 林普根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怡和卫浴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3D5/10 | 分类号: | E03D5/1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18000 浙江省台***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座便器 智能 辨别 冲水 系统 及其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冲水系统,具体来说,涉及一种座便器智能辨别冲水系统。本发明还涉及这种智能辨别冲水系统的冲水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的卫浴市场,具有全自动冲水、清洗、烘干功能的智能座便器越来越受到推广,使用者坐在座便器上不仅安逸舒适,还能享受全方位的冲水清洗等服务。尽管智能座便器给人们的生活带来很多便利,但是其本身的节水节能性能也应得到重视。目前的智能座便器,其冲水系统主要靠感应使用者是否着座来控制冲水。当感应系统检测到使用者着座后即进行冲水,使用者使用结束离开座便器后再次进行冲水,这样的冲水系统存在一个问题,当使用者由于突发事件而临时离开座便器时,如拿个报纸或者那个纸巾等,感应系统会认为使用者已经离开从而发出冲水指令。而使用者拿好后再次着座,感应系统会认为是一个新的开始状态重新冲水,使用者真正使用结束后又再次冲水,这样频繁的冲水是完全没有必要的,造成了水资源的浪费。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了一种新型的可以判断使用者是否正常离座的座便器智能辨别冲水系统及其冲水方法。
本发明提供的座便器智能辨别冲水系统,包括:
感应模块,用于探测使用者是否在座便器上着座;
冲水模块,用于在使用者离开座便器后对排泄物进行冲水清洗;
该智能辨别系统还包括:
时间统计模块,用于统计使用者在座便器上着座的时间长度和离开座便器的时间长度;
智能判定模块,用于对是否需要冲水清洗进行判定。
在另一优选例中,所述感应模块为安装在座便器坐垫下的压力感应器,通过坐垫上的压力变化情况来判定使用者的着座和离座。
本发明提供的座便器智能辨别冲水系统的冲水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使用者在座便器上着座后又离开座便器,判定本次着座时间是否大于M秒,M为正有理数;
如果本次着座时间小于或等于M秒,判定为非正常使用,冲水模块不响应;
如果本次着座时间大于M秒,判定为正常使用,在离座后的N秒内冲水模块发出冲大水指令,N为正有理数;
(2)使用者离开座便器后又再次着座,判定是否为冲水后P秒内再次着座,P为正有理数;
如果不是在冲水后P秒内再次着座,判定为正常离座,重复上述第(1)步;
如果是在冲水后P秒内再次着座,判定为非正常离座,进而判定再次着座的时间是否大于Q秒,Q为正有理数;
如果再次着座时间小于或者等于Q秒,判定为非正常着座,冲水模块不响应;
如果再次着座时间大于Q秒,判定为正常着座,在离座后的N秒内冲水模块冲大水。
在另一优选例中,所述M为1~3,N为1~2,P为4~6,Q为35~45。
本发明提供的座便器智能辨别冲水系统及其冲水方法,可以辨别使用者是否是正常离座,当使用者非正常离座时,再次着座后不即刻进行冲水,而是等使用者真正使用结束后再进行冲水,从而节约了冲洗用水,避免了水资源的浪费。
附图说明
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附图中:
图1是本发明的座便器智能辨别冲水系统的冲水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面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发明进一步详细说明:
相关术语解释:
正常使用:
使用者的本意就是要使用座便器并且着座后一定时间内没有离开。
非正常使用:
使用者的本意不是要使用座便器,只是偶然碰到座便器并触发了感应系统,但是马上离开了。
正常离座:
使用者已经使用完毕座便器,并且离座后一段时间内不会再次回到坐便器上。
非正常离座:
使用者并没有真正使用完毕座便器,而是由于突发状况临时离开坐便器,并且在一段时间内会再次回到座便器上。比如使用者离开座便器去拿报纸或者纸巾等。
正常着座:
使用者非正常离座后又再次着座,并且再次着座的时间足够令其进行正常的排泄。
非正常着座
使用者非正常离座后又再次着座,但是再次着座的时间不足以令其进行正常的排泄。
实施例:
本发明提供的座便器智能辨别冲水系统包括: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怡和卫浴有限公司,未经浙江怡和卫浴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097186.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