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活性炭再生装置及工艺有效
申请号: | 201210097044.1 | 申请日: | 2012-03-31 |
公开(公告)号: | CN102652916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9-05 |
发明(设计)人: | 徐炎华;赵贤广;王欣欣;赵浩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工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B01J20/34 | 分类号: | B01J20/34;B01J20/20 |
代理公司: | 南京天华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32218 | 代理人: | 徐冬涛;袁正英 |
地址: | 210009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活性炭 再生 装置 工艺 | ||
1.一种活性炭再生的装置,其特征在于由反应室(10)、曝气室(7)、臭氧发生装置(16)和外接电源组成;其中反应室(10)和曝气室(7)外套有壳体(12),曝气室(7)位于反应室下方,曝气室(7)和反应室(10)中间设置有水力分布板(4),反应室(10)内部紧靠侧壁的相对位置分别设置阳极(11)和阴极(2),阳极(11)和阴极(2)通过导线分别与外接电源的正极和负极相接,阳极(11)和阴极(2)之间填充活性炭(3),反应室(10)顶部侧壁安装有出水口(1),曝气室(7)底部侧壁设置有污染水的入口(8)、电解液的入口(5)和曝气入口(6),曝气室(7)内设置有曝气管(15),曝气管(15)穿过曝气入口(6)通过气管(15)与臭氧发生装置(16)相连。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活性炭再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应室(10)和曝气室(7)均为长方体;反应室与曝气室的体积比为3~4∶1;所述曝气管(15)是由中部的主管道(17)和分布在主管两侧的支管(13)组成,曝气管成“丰”字型排布,主管道(17)由架设在曝气室两侧的挡板(14)固定在曝气室(7)的中部,曝气管道上开设有均匀分布的曝气孔(18)。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活性炭再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阴极(2)和阳极(11)均为石墨电极。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活性炭再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水力分布板(4)安装在与装置内壁粘结在一起的挡板(9)上。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活性炭再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污染水的入口(8)和电解液的入口(5)位于与曝气管主管道(17)平行的两个侧壁上。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活性炭再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出水口(1)位于刚好能使电解液覆盖活性炭的位置。
7.一种利用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活性炭再生装置再生活性炭的工艺,其具体步骤为:将待再生的活性炭填充于阴阳两极中间,打开电解液入口(5),电解液由电解液入口(5)注入曝气室(7),通过水力分布板(4)流入反应室(10),当电解液刚好覆盖活性炭层时,打开外接电源和臭氧发生装置(16)进行再生,电解液从反应室(10)上部的出水口(1)流出,一段时间后,关闭臭氧发生装置(16),继续再生,再生结束后,关闭电解液入口(5)和外接电源。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电解液中的电解质为NaCl;电解液的浓度为3~5g/L;电解液流速为8~25ml/min;外接电源的电流大小为100~300mA。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的工艺,其特征在于臭氧发生装置(16)臭氧的流速为0.4~0.6L/min;通入臭氧的时间为10min~60min。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的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再生的时间为1~6h。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工业大学,未经南京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097044.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ka/ku双频段通信车载站
- 下一篇:一种带按摩功能的阻燃汽车脚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