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以丁苯胶为主胶料的汽车制动气室橡胶隔膜胶料配方无效
申请号: | 201210095949.5 | 申请日: | 2012-03-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2617899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8-01 |
发明(设计)人: | 程旻 | 申请(专利权)人: | 程旻 |
主分类号: | C08L9/06 | 分类号: | C08L9/06;C08L7/00;C08L9/00;C08K13/02;C08K3/22;C08K3/04;C08K3/36;C08K5/09;C09J109/0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12000 辽宁省铁***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丁苯胶 为主 胶料 汽车 制动 橡胶 隔膜 配方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汽车制动气室橡胶隔膜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以丁苯胶为主体的汽车制动气室橡胶隔膜胶料配方。
背景技术
汽车制动气室橡胶隔膜是用于汽车制动气室中起压力传递作用的橡胶夹织物膜片,是汽车制动气室的核心部件。在汽车制动气室中,起到传递压力并将压力转化为机械推力的作用,可在较小的行程下,提供较大的作用力,进而起到车辆制动的作用,其工作压力一般为0.5-0.8兆帕、工作温度一般在-40℃至70℃;由于天然橡胶生胶强力高,有良好的弹性和耐屈挠龟裂裂口扩展性,以及与织物纤维良好的粘合性,因而其制作的产品能够承受频繁的载荷压力,所以目前国内外制动气室橡胶隔膜使用的橡胶胶料主要为天然橡胶胶料,或以天然橡胶为主,少量并用其他橡胶或聚合物的胶料。
但是,随着世界经济的不断发展,天然橡胶的需求量不断上升,伴随对天然橡胶需求的日益增加,天然橡胶的供应不断出现短缺,其价格也不断升高,为了缓解天然橡胶资源短缺的现象并且降低成本、提高产品的竞争力,可采用其它橡胶部分或全部替代天然橡胶是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
其中的丁苯胶是工业化最早的橡胶,目前产量占合成橡胶总量的55%,是目前世界上产量最大合成橡胶,由于其产量大,所以在通用橡胶中最具价格优势。因而,完全使用丁苯橡胶或以丁苯橡胶为主,少量并用其他橡胶胶料的配方所制作的制动气室橡胶隔膜产品,具有重大的经济效益和现实意义。对于丁苯胶的特性,是苯乙烯与丁二烯之共聚物,与天然橡胶比较其质量均匀、异物少、具有优良的机械稳定性、可与天然橡胶掺合使用。其特性表现为:低成本的非抗油性材质、良好的抗水性、硬度70°以下具良好弹力;耐磨性能高于天然胶,具有良好的抗湿滑性、龟裂比天然胶慢、但裂口增长比天然胶快、作为通用胶而价格便宜。但是,采用丁苯胶作为主体胶料后的胶料存在着压缩永久变形偏大,屈挠龟裂裂口扩展速度过快、粘合性能偏低、拉伸强度低进而造成产品寿命不足等问题。因此,针对以上分析,需要进行配方创新。
发明内容
针对以上缺陷,本发明提供一种以丁苯胶为主体的汽车制动气室橡胶隔膜胶料配方,从而解决丁苯橡胶强力偏低、产品回复力差、压缩变形偏大、载荷压力不足等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以丁苯胶为主体的汽车制动气室橡胶隔膜胶料配方,其配方原料的重量份包括以下:
丁苯橡胶 55-100份;
天然橡胶 0-30份;
顺丁橡胶 0-25份;
硫化剂 0.3-2.5份;
促进剂 1.0-3.5份;
氧化锌或替代品 3-5份;
硬脂酸 1-3份;
防老剂 2-4份;
脱模剂 0.5-1.5份;
分散剂FL 0-1份;
粘合剂RC或替代品 0-5份;
炭黑 50-100份;
软化增塑剂 0-25份。
所述配方原料重量份的最优选为:丁苯橡胶70份、天然橡胶30份、不溶性硫磺即硫化剂2份、促进剂1.45份、氧化锌5份、硬脂酸1份、脱模剂0.5份、防老剂2.5份、粘合剂2份、炭黑80份、软化增塑剂选择机械油20份。
所述配方原料中可添加0-15份白炭黑和0-5份增粘剂。
本发明所述的以丁苯胶为主体的汽车制动气室橡胶隔膜胶料配方的有益效果为:通过采用丁苯橡胶并和少量天然橡胶并用并且相应调整硫化系统,可解决用丁苯胶作为主体胶料后胶料的压缩永久变形偏大、屈挠龟裂裂口扩展速度过快、粘合性能偏低、拉伸强度低、产品承受频繁的载荷压力不足而造成产品寿命不足等问题,这样能够解决在汽车制动气室橡胶隔膜产品中以丁苯橡胶作为主体胶料使用问题;同时,按照本发明配方制成的橡胶隔膜,使用寿命可达到120万次以上,远超过HG2950-1999的国家标准中规定的25万次要求,也超过了美国汽车工程师学会SEA1450标准规定的使用寿命要求。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以丁苯胶为主体的汽车制动气室橡胶隔膜胶料配方,其配方原料的重量份包括: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程旻,未经程旻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095949.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