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高速传真机实现低速传真的方法、设备和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210095889.7 | 申请日: | 2012-03-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2629966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8-08 |
发明(设计)人: | 沈剑刚;刘帅东;林霖;朱伟松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为软件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N1/32 | 分类号: | H04N1/32;H04N1/00;H04L12/66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博世达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11274 | 代理人: | 申健 |
地址: | 210012 江苏省南京***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高速 传真机 实现 低速 传真 方法 设备 系统 | ||
1.一种高速传真机实现低速传真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当接收侧网关检测到当前网络质量参数在预设阈值内时,开始检测呼叫菜单CM信号,其中,所述CM信号由高速发送传真机发出,并经发送侧网关和接收侧网关传送给高速接收传真机;
在所述接收侧网关检测到所述CM信号,并确定所述CM信号中存在高速传真业务信息后,拦截所述CM信号;
所述接收侧网关接收所述高速接收传真机在预设时间内未收到所述CM信号时发出的低速传真信号;
所述接收侧网关根据所述低速传真信号与所述发送侧网关进行低速传真信号协商,并在协商成功后启动低速传真。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速传真机实现低速传真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收侧网关根据所述低速传真信号与所述发送侧网关进行低速传真信号协商的过程包括,
所述接收侧网关向所述发送侧网关发送编解码协商成T.38的协商请求;
所述接收侧网关接收由所述发送侧网关发送的编解码协商成T.38成功的信息。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高速传真机实现低速传真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接收侧网关将所述CM信号拦截后,还包括,所述接收侧网关中止将所述CM信号的数据打包发送给所述高速接收传真机,并在检测到非CM信号后停止检测所述高速发送传真机发出的CM信号。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高速传真机实现低速传真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接收侧网关检测到当前网络质量参数在预设阈值内时,开始检测CM信号之前,还包括,
所述接收侧网关接收主叫单音CNG信号,其中,所述CNG信号由所述高速发送传真机发出并经所述发送侧网关传送;
所述接收侧网关向所述高速接收传真机发送所述CNG信号;
所述接收侧网关接收所述高速接收传真机在收到所述CNG信号后发出高速传真信号;
所述接收侧网关经所述发送侧网关向所述高速发送传真机发送所述高速传真信号,以使所述高速发送传真机发出CM信号。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高速传真机实现低速传真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网络质量参数包括数据包丢失率,传输时延、抖动中的一种或几种。
6.一种高速传真机实现低速传真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当发送侧网关检测到当前网络质量参数在预设阈值内时,开始检测呼叫菜单CM信号,其中,所述CM信号由高速发送传真机发出,并经所述发送侧网关和接收侧网关传送给高速接收传真机;
在所述发送侧网关检测到所述CM信号,并确定所述CM信号中存在高速传真业务信息后,拦截所述CM信号,以使得所述高速接收传真机在预设时间内未收到所述CM信号时发出低速传真信号至所述接收侧网关,进而使得所述接收侧网关根据所述低速传真信号与所述发送侧网关进行低速传真信号协商,并在协商成功后启动低速传真。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高速传真机实现低速传真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发送侧网关将所述CM信号拦截后,还包括,所述发送侧网关中止将所述CM信号的数据打包发送给所述高速接收传真机,并在检测到非CM信号后停止检测所述高速发送传真机发出的CM信号。
8.根据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高速传真机实现低速传真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网络质量参数包括数据包丢失率,传输时延、抖动中的一种或几种。
9.一种高速传真机实现低速传真的接收侧网关,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检测单元,用于检测当前网络质量;
第二检测单元,用于在所述第一检测单元确定当前网络质量参数在预设阈值内时,检测呼叫菜单CM信号并确定所述CM信号中是否存在高速传真业务信息,其中,所述CM信号由高速发送传真机发出,并经发送侧网关和接收侧网关传送给高速接收传真机;
拦截单元,用于在所述第二检测单元确定所述CM信号中存在高速传真业务信息后,拦截所述CM信号;
接收单元,用于接收所述高速接收传真机在预设时间内未收到所述CM信号时发出的低速传真信号;
协商单元,用于根据所述低速传真信号与所述发送侧网关进行低速传真信号协商,并在协商成功后启动低速传真。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为软件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华为软件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095889.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