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低聚糖三七甜茶及其制备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210095850.5 | 申请日: | 2012-04-01 |
公开(公告)号: | CN102599312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7-25 |
发明(设计)人: | 程辉;杜鹏;张世军;方淼 | 申请(专利权)人: | 程辉;杜鹏;张世军;方淼 |
主分类号: | A23F3/34 | 分类号: | A23F3/34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德权律师事务所 11302 | 代理人: | 周发军 |
地址: | 430060 湖北省***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聚糖 三七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根据现代生命科学和营养学相关理论,本发明是一种适合于内分泌营养代谢功能失调(糖尿病)、高血脂、高血压、胃肠道炎、动脉粥样硬化、肿瘤疾病等特殊人群实用的新型速溶茶-低聚糖三七甜茶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低聚糖三七甜茶的研究是在目前内分泌营养代谢功能失调(糖尿病)、高血脂、高血压、胃肠炎、动脉粥样硬化、肿瘤疾病人群不但增加的情况下而展开的应用产品研究。研究开发低聚糖三七甜茶原料及相关制剂产品,旨在为上述疾病患者提供一种实用、方便而经济的甜味茶新产品,已满足上述疾病患者人群的生活需要。
低聚糖三七甜茶的研究技术背景是在研究论证相关组成材料和成分组成机理的基础上,经实验研究设计的新的配方组合原料及相关制剂产品,其原料由三七叶/花提取物、多穗石柯甜茶提取物、杜仲叶浓缩提取物、棉籽低聚糖组成。
1、三七叶/花提取物
三七又名田七,属五加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因其播种后三至七年挖采而且每株长三个叶柄,每个叶柄生七个叶片,故名三七。其茎、叶、花均可入药。三七叶/花提取物是将三七叶、花经浓缩干燥的提取物。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三七叶/花提取物主要有效成分是三七总皂苷。三七总皂苷(total saponins of Panax notognseng,PNS)是五加科人参属植物三七的主要有效活性成分,含有多种单体皂苷。
(1)三七总皂苷的功能作用:经长春中医药大学甘雨、徐惠波等研究员对近3年《三七总皂苷的药理作用研究进展》研究表明三七总皂苷在心脑血管系统、血液系统、免疫系统、抗炎性等方面具有广泛生理活性,证实具有的功能作用:(a)改善脑血循环:PNS能扩张脑血管,降低脑血管阻力,增加脑血流量。PNS使麻醉家兔股动脉平均血压(BMP)和脑血管阻力(CVR)下降,也可使麻醉大鼠的BMP和CVR下降,且呈剂量依赖性,但不增加脑血流量,对颈内动脉亦有扩张作用。(b)促进造血细胞生长:PNS对造血细胞有增殖作用,可诱导造血细胞GATA 1和GATA 2转录调控蛋白合成增加,并增高其与上游调控区的启动子和增强子结合的活性,从而调控造血细胞增殖、分化相关基因的表达。(c)抗炎作用:PNS对多种实验性炎症模型有着良好的抗炎活性。它可抑制烫伤后巨噬细胞TNFα的生成,抑制NF KB活性.干预NF KB通路,从而降低了TNFαmRNA的表达;还可抑制角叉菜胶诱导的白细胞游出和蛋白渗出,降低灌洗液中白细胞数,阻止MDA含量升高,抑制中性粒细胞释放O2-,增加Neu内cAMP含量,从而减少O2等自由基所诱发的脂质过氧化损伤。(d)对免疫功能的影响:PNS具有增强免疫力作用,能明显刺激小鼠的脾淋巴细胞增值、转化,促进小鼠迟发型变态反应作用,提高小鼠抗体生成细胞数,提高小鼠的血清溶血素水平,促进小鼠单核-巨噬细胞碳廓清作用,增强小鼠的单核-腹腔巨噬细胞吞噬能力,提高小鼠NK细胞活性。
(2)三七皂苷抗肿瘤作用:广东药学院基础学院黄清松、李红枝、张咏莉等研究员对《三七皂苷Rg1抗突变和抗肿瘤研究》目的对三七皂苷Rg1的抗突变和抗肿瘤作用进行研究,探讨三七皂苷Rg1单体的药效。方法以小鼠骨髓细胞微核实验和睾丸染色体畸变实验观察三七皂苷Rg1的抗突变作用,以S-180和H-22移植性肿瘤观察三七皂苷Rg1的抗肿瘤效果。结果三七皂苷Rg1对环磷酰胺诱发的小鼠骨髓细胞微核发生和丝裂霉素诱发的小鼠睾丸细胞染色体畸变均有明显的抑制效果;对S-180和H-22小鼠移植性肿瘤生长也有明显的抑制作用。结论三七皂苷Rg1对体细胞和生殖细胞的DNA损伤均有保护作用,对小鼠移植性肿瘤也有一定的抑瘤作用。
2、多穗柯甜茶提取物
多穗柯(lithocarpus polystachyus Rehd),别名甜茶,系壳斗科栎属植物。许多科学家对多穗柯野生甜茶内含甜味成分进行了研究,1992年中科院华南植物研究所和日本凡善化成株式会社合作,对经多次化学提纯获得的2种天然甜素结晶进行分子结构鉴定,结果是两种结晶均含有同一甙元根皮素——二氢查耳酮,又称二氢查耳酮葡萄糖甙,属黄酮类物质。1999年西南农业大学对实验中分离出的甜味结晶进行核磁共振光谱测定进一步证实了该强甜味物为二氢查耳酮。二氢查耳酮的甜度为蔗糖的150倍,热量仅为蔗糖的三百分之一,且无苦味,无毒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程辉;杜鹏;张世军;方淼,未经程辉;杜鹏;张世军;方淼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095850.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