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新型的井下定位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210095401.0 | 申请日: | 2012-04-01 |
公开(公告)号: | CN102606101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7-25 |
发明(设计)人: | 刘清友;黎伟;王国荣;任涛;黄本生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南石油大学 |
主分类号: | E21B23/01 | 分类号: | E21B23/01;E21B47/00 |
代理公司: | 成都金英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1218 | 代理人: | 袁英 |
地址: | 610500 四***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型 井下 定位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井下工具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新型的井下定位装置。
背景技术
如今国内大部分油田进入了精细化的开采期,其井下工具的定位精度、可靠性要求不断提高。现有井下定位工具其自身径向定位能力较弱。在定位时,不能检测各个定位部件的工作状况,操作过程繁琐,效率较低,定位误差大,且存在轴向和径向不能同时定位的问题。设计一种高精度、高效的井下定位装置已经刻不容缓。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点,提供一种既能轴向定位,又能径向定位;定位精度高,定位效率高的新型井下定位装置。
本发明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新型的井下定位装置,它包括内壳层、外壳层、定位环、动力装置、推送机构和定位块;
外壳层套装于内壳层外部,内壳层设有环状凸出部,位于凸出部与外壳层之间的内壳层的外部套装有定位环;
内壳层和外壳层分别与动力装置连接,动力装置为内壳层与外壳层轴向相对滑移提供动力。
内壳层上还设有定位块,定位块与推送机构铰连或固连,且外壳层设有与定位块配合的孔槽。
内壳层外部沿垂直方向套装有多个外壳层,相邻外壳层间也设有定位环。
它还包括传感器,传感器可设置于装置任意位置。
所述的动力装置为电动或液动,其动力输出方式为旋转运动或直线运动。
所述的动力装置为电动机或液压装置。
所述的内壳层与外壳层通过传动机构与动力装置连接。
所述的传动机构,如果是旋转运动的动力装置,该部分可为丝杆螺母机构,将旋转运动转化成直线运动;如果是直线运动的动力设备,例如直线电机、液压缸,该部分就起连接和调节作用。
所述的推送机构为连杆机构或齿轮齿条加凸轮机构。
所述的定位块为多边形或圆形。
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
本发明既能实现井下工具径向的精确定位,同时又能实现轴向的精确定位,有效的解决了井下工具轴向和径向同时定位的问题;且定位精度高,可靠性高,定位效率高;设有传感器,能在定位的过程中实时的检测定位装置的工作状态;并可一次下井完成多层段的定位。
附图说明
图1 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 为本发明设有两个定位环的结构示意图
图3 为本发明的另外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4 为本发明动力装置设于内壳层外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内壳层,2-外壳层,3-凸出部,4-定位环,5-动力装置,6-传动机构,7-推送机构,8-连接部A,9-连接部B,10-定位块,11-传感器A,12-传感器B,13-外壳层A,14-外壳层B,15-主动杆。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描述,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不局限于以下所述: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一种新型的井下定位装置,它包括内壳层1和套装于内壳层1外部的外壳层2,内壳层1的端部超出外壳层2的部分上设有环状凸出部3,位于凸出部3与外壳层2之间的内壳层1的外部套装有定位环4,所述的定位环4可以是金属的,也可以为非金属,当其受到凸出部3与外壳层2挤压时膨胀、其外径变大。
内壳层1内部设有动力装置5、传动机构6和推送机构7,所述的动力装置5为电动机,固定于内壳层1的内部,所述的传动机构6为丝杆螺母,电动机的输出端通过连接部A8与丝杆螺母连接,外壳层2的底部固设有连接部B9,连接部B9贯穿内壳层1底部与其配合的通孔延伸至内壳层1内部,并与丝杆螺母连接,丝杆螺母将连接部A8的旋转运动转换成连接部B9的直线运动,连接部B9在动力装置5的带动下做上下垂直运动,所述的推送机构7为齿轮齿条加凸轮机构,齿条设置于连接部B9上,凸轮与齿轮固接并通过凸轮轴设置于内壳层1上。
内壳层1上还设有定位块10,定位块10一端抵压于凸轮上,且定位块10与内壳层1之间设有复位弹簧,外壳层2设有与定位块10配合的孔槽,当推送机构7向外推送定位块10时,定位块10由此孔槽伸出外壳层2。
所述的定位块10数量可以是一个或者多个,推出方向为任意方向,定位块10的形状可为多边形或圆形。
所述的内壳层1的上端部设有传感器A11,传感器A11用于检测定位装置的轴向位置,内壳层1中部设有传感器B12,传感器B12用于检测内壳层1和外壳层2的相对移动。
实施例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南石油大学,未经西南石油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095401.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带光纤头的无磁麻将机颜色识别装置
- 下一篇:杯状工件二次拉伸模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