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塑料管卡组装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210095332.3 | 申请日: | 2012-04-01 |
公开(公告)号: | CN102615828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8-01 |
发明(设计)人: | 张建均;卢震宇;罗建华;朱建华;潘灵敏;罗广辉;陈才虎;陈根富;许正午;曾豪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永高塑业发展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9C65/56 | 分类号: | B29C65/56;B29L31/24 |
代理公司: | 重庆中之信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50213 | 代理人: | 张景根 |
地址: | 402160 ***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塑料管 组装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塑料管卡组装设备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涉及塑料管卡组装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PVC管的管卡结构大多由两半圆形卡箍组装而成,两半圆形卡箍之间在一端通过销子铰接,另一端通过螺栓、螺母连接。制造时,先注塑成型两半圆形卡箍,再人工嵌装螺母,然后一人安装销子后另一人安装螺栓,全为人工操作,劳动强度大,由于管卡易冷却,工人安装困难,也易安装不平整,增加了二次加工难度。销子在安装过程中需要人工敲打,容易造成产品破裂。在管卡的组装工序中至少需要4人,管卡需要搬运的次数多,易造成管卡污染,致使产品外观质量参差不齐。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提出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能减少劳动力和管卡周转次数,节约成本,降低工人劳动强度的塑料管卡组装装置,使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塑料管卡组装装置,包含有机架、机架上并排的设有装螺母工装、装销子工装和装螺栓工装,装螺母工装与装销子工装均由底模和冲模构成,装螺栓工装由定位模和转模构成,冲模上端接气缸,转模上端接气动马达,气缸和气动马达上设置电磁阀,底模和定位模上分别设置有光电感应器,光电感应器和电磁阀与PLC模块连接。
组装时,先将两半圆形卡箍对装合拢,往铰接端的销孔里放入销子并放在底模上,底模上的光电感应器感应到信号,发送到PLC模块,PLC模块发出信号使电磁阀接通,使销孔竖直朝上,人工放置产品与定位模上,定位模上开关接通,PLC检测到信号,接通电磁阀,气缸带动冲模下压将销子完全压入销孔中,两半圆形卡箍实现铰接。随后转入下一步工序将螺母压入螺母定位孔中。安装螺栓时,先将螺栓预旋入螺母中,然后放在定位模上,定位模上的光电感应器感应到信号,发送到PLC模块,PLC模块发出信号使电磁阀接通,使气动马达工作,将螺栓全部旋入。
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降低了工人的劳动强度,减少管卡的周转次数,提高了生产效率,节约成本,并提高了产品外观质量的一致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电气原理框图。
具体实施实例
下面将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来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如图1、图2所示,本发明的一种塑料管卡组装装置,具有机架1、机架1上并排的设有装螺母工装2、装销子工装3和装螺栓工装4,装螺母工装2与装销子工装3均由底模5和冲模6构成,装螺栓工装4由定位模7和转模8构成,冲模6上端接气缸9,转模8上端接气动马达10,气缸9和气动马达10上设置电磁阀12,底模5和定位模7上分别设置有光电感应器11,光电感应器11与PLC模块13连接,电磁阀12通过中间继电器14与PLC模块13连接。
PLC模块13采用XP2-18R。
组装时,先将两半圆形卡箍对装合拢,往铰接端的销孔里放入销子并放在底模5上,底模5上的光电感应器11感应到信号,发送到PLC模块13,PLC模块13发出信号使电磁阀12接通,使销孔竖直朝上,人工放置产品与定位模上,定位模7上开关接通,PLC模块13检测到信号,接通电磁阀12,气缸9带动冲模6下压将销子完全压入销孔中,两半圆形卡箍实现铰接。随后转入下一步工序将螺母压入螺母定位孔中。安装螺栓时,先将螺栓预旋入螺母中,然后放在定位模7上,定位模7上的光电感应器11感应到信号,发送到PLC模块13,PLC模块13发出信号使电磁阀12接通,使气动马达10工作,将螺栓全部旋入。
与传统纯手工组装相比,明显降低了工人的劳动强度,减少所需工人数量,减少组装过程中管卡的周转次数,并提高产品的质量,特别是产品外观质量的一致性得到了显著提高。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永高塑业发展有限公司,未经重庆永高塑业发展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095332.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基于信息融合的汽车前向安全系统
- 下一篇:不锈钢厚板双面同步焊接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