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含啶虫丙醚的农药组合物有效
申请号: | 201210095289.0 | 申请日: | 2012-03-31 |
公开(公告)号: | CN103355301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3-29 |
发明(设计)人: | 张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陕西韦尔奇作物保护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01N43/40 | 分类号: | A01N43/40;A01N43/707;A01N47/34;A01N47/06;A01P7/0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715500 陕西***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含啶虫丙醚 农药 组合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农药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含有啶虫丙醚的农药组合物。
背景技术
啶虫丙醚(pyridalyl)化学名称:2-[3-[2,6-二氯-4-[(3,3-二氯-2-丙烯基)氧基]苯氧基]丙氧基]-5-(三氟甲基)嘧啶,分子式:C32H14F3NO3。啶虫丙醚具有与现有杀虫剂完全不同的结构,并且对蔬菜和棉花上的许多鳞翅目害虫有卓越的杀虫活性。同时具有触杀和胃毒的作用,对鳞翅目害虫有不俗的防效,对蓟马也显示出一定的活性,并且啶虫丙醚对各种节肢动物的影响很小,所以它有望成为一个在害虫综合治理中有效的工具。
吡丙醚(pyriproxyfen),分子式:C20H19NO3,化学名称:4-苯氧基苯基(RS)-2-(2-吡啶基氧)丙基醚,吡丙醚是苯醚类扰乱昆虫生长的昆虫生长调节剂,属保幼激素类似物的新型杀虫剂,具有内吸转移活性、低毒,持效期长,对作物安全,对鱼类低毒,对生态环境影响小的特点。对烟粉虱、介壳虫、小菜蛾、甜菜夜蛾、斜纹夜蛾、梨黄木虱、蓟马等有良好的防治效果,同时本品对苍蝇、蚊虫等卫生害虫具有很好的防治效果。 具有抑制蚊、蝇幼虫化蛹和羽化作用。蚊、蝇幼虫接触该药剂,基本上都在蛹期死亡,不能羽化。该药剂持效期长达1个月左右,且使用方便,无异味,是较好的灭蚊、蝇药物。
吡蚜酮(pymetrozine),化学名称:4,5-二氢-6-甲基-4-(3-吡啶亚甲基氨基)-1,2,4-3(2H)-酮 。吡蚜酮对害虫具有触杀作用,同时还有内吸活性。在植物体内既能在木质部输导也能在韧皮部输导;因此既可用作叶面喷雾,也可用于土壤处理。由于其良好的输导特性,在茎叶喷雾后新长出的枝叶也可以得到有效保护。
氰氟虫腙(metaflumizone)化学名称:((E+Z)-[2-(4-氰基苯)-1-[3-(三氟甲基)苯]亚乙基]-N-[4-(三氟甲基)苯]-联氨羰草酰胺,分子式:C24H16F6N4O2,氰氟虫腙是一种全新作用机制的杀虫剂,通过附着在钠离子通道的受体上,阻碍钠离子通行,与菊酯类或其他种类的化合物无交互抗性。该药主要是通过害虫取食进入其体内发生胃毒杀死害虫,触杀作用较小,无内吸作用。该药对于各龄期的靶标害虫、幼虫都有较好的防治效果,昆虫取食后该药进入虫体,通过独特的作用机制阻断害虫神经元轴突膜上的钠离子通道,使钠离子不能通过轴突膜,进而抑制神经冲动使虫体过度的放松,麻痹,几个小时后,害虫即停止取食,1~3d内死亡。
螺虫乙酯(spirotetramat)化学名称:2′4-(乙氧基羰基氧基)-8-甲氧基-3-(2,5-二甲苯基)-1-氮杂螺[4,5]-癸-3-烯-2-酮,分子式:C21H27NO5,螺虫乙酯是季酮酸类化合物 ,该化合物可以在整个植物体内向上向下移动,抵达叶面和树皮,从而防治如生菜和白菜内叶上,及果树皮上的害虫。这种独特的内吸性能可以保护新生茎、叶和根部,防止害虫的卵和幼虫生长。其另一个特点是持效期长,可提供长达8周的有效防治。
然而,在农业生产的实际过程中,防治害虫最容易产生的问题是害虫抗药性的产生。不同品种成分进行复配,是防治抗性害虫很常见的方法。不同成分进行复配,根据实际应用效果,来判断某种复配是增效、加和还是拮抗作用。绝大多数情况下,农药的复配效果都是加和效应,真正有增效作用的复配很少,尤其是增效作用非常明显、共毒系数很高的复配就更少了。经过发明人研究,发现将啶虫丙醚和吡丙醚、吡蚜酮、氰氟虫腙、螺虫乙酯复配后能产生很好的增效作用,并且关于啶虫丙醚与吡丙醚、吡蚜酮、氰氟虫腙、螺虫乙酯复配的相关报道尚未公开。
发明内容
啶虫丙醚单剂长期使用可能带来的抗性发生、药效下降等问题,本发明提出的农药组合物含有活性成分A与活性成分B,以及适量的表面活性剂和载体。
一种含啶虫丙醚的农药组合物,包含活性成分A与活性成分B,其特征在于:活性成分A与活性成分B重量比为1︰80~80︰1,所述的活性成分A选自啶虫丙醚,活性成分B选自吡丙醚、吡蚜酮、氰氟虫腙中之一种。
所述的含啶虫丙醚的农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活性成分A、活性成分B的重量比为1︰50~50︰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陕西韦尔奇作物保护有限公司,未经陕西韦尔奇作物保护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095289.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新型超声波传感器
- 下一篇:可拆卸电磁炉玻璃煮泡器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