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硫铁矿的冶炼工艺有效
申请号: | 201210095263.6 | 申请日: | 2012-03-31 |
公开(公告)号: | CN102586618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7-18 |
发明(设计)人: | 贺毅林;孙月强;舒见义;陈阜东;董晓伟;张雷;刘燕庭;仝一喆;吴晓松 | 申请(专利权)人: | 长沙有色冶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22B11/00 | 分类号: | C22B11/00;C22B15/00;C21B13/00 |
代理公司: | 长沙永星专利商标事务所 43001 | 代理人: | 周咏;米中业 |
地址: | 410011 ***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硫铁矿 冶炼 工艺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硫铁矿的冶炼工艺。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对能源的需求越来越大,同时给环境造成的影响也越来越严重,为此,国家大力倡导环保节能新技术的开发应用。节能、环保、降耗成为我国冶炼企业面临的重大问题,大型冶炼企业纷纷进行技术更新改造,通过改造扩大产能,降低能耗指标,改善环境。硫铁矿广泛采用的冶炼技术为沸腾焙烧。即硫铁矿通过沸腾焙烧,大部分硫进入烟气制酸,焙砂经过冷却,选矿,选出铁矿外售。这一工艺的缺点:1、脱砷、硫不完全,渣选铁矿含砷、硫高;2、不能回收贵金属及铜铅等重金属及易挥发的金属。3、热态焙砂经冷却,选矿,作为炼铁原料,能耗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工艺流程短、节能效果明显、综合回收效果好、环保好的硫铁矿冶炼工艺。
本发明提供的这种硫铁矿的冶炼工艺是先用氧化熔池熔炼法熔炼硫铁矿,熔炼后生成富集贵金属的锍和高铁熔融渣及含SO2的高温烟气,锍沉降在炉膛底层排出,排出的锍用于回收贵金属,锍与高铁熔融渣澄清分离后,将高铁熔融渣用还原熔池熔炼法进行还原熔炼生成生铁,排出的高温烟气用于余热回收及收尘后制酸。
所述氧化熔炼法是指富氧顶吹法或者富氧侧吹法。所述还原熔炼法是指Romelt、Hismelt。所述氧化熔炼法熔炼炉内温度要高于1250℃,锍的温度高于1100℃,高铁熔融渣温度高于1150℃,所述还原熔炼池熔炼炉内温度在1500-1700℃。
本发明工艺特点是:
1、本发明能够充分利用硫铁矿自身的氧化反应热,因而根据富氧浓度在熔炼时只需补充少量煤或不用加煤。
2、在氧化段,锍和渣分离,大部分贵金属及铜、部分铅富集于锍中,部分铅锌及铟等高温下易挥发金属挥发富集于烟尘中,铁氧化富集于渣中。
3、在氧化熔炼阶段,锍和渣分离,渣含砷、硫等有害杂质低。
4、在氧化熔炼过程中采用富氧空气,因而产出的烟气含SO2浓度高,有利于原料中硫的回收利用,很好地解决了环境污染问题。
5、在还原熔炼阶段,锌、铟等易挥发金属富集于烟尘中。
6、在还原阶段,渣中硫继续挥发,例如Romelt法有90%左右的硫挥发,生铁含硫低。
7、在还原熔炼阶段,能够充分利用熔渣的显热,节能效果明显。
因此本发明能够充分利硫铁矿矿自身的氧化反应热以及熔融渣的显热,节能效果较为明显。在氧化段贵金属和铜铅等有价金属富集于锍中,部分铅、锌及高温下易挥发金属富集于烟尘中,在还原阶段,锌挥发富集于烟尘中,大部分硫在氧化熔炼阶段挥发进入烟气送制酸,综合回收效果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一个工艺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从图1可以看出本发明工艺主要包括两个工序:
1)硫铁矿氧化熔炼:硫铁矿与富氧空气进行氧化熔池熔炼,所得锍富集铜、金、银等贵金属,沉降在炉膛底层由炉端的虹吸口排出,含硫、砷低含铁高的熔炼渣由渣口排出送还原熔池熔炼炉还原熔炼。本发明采用氧化熔池熔炼硫铁矿是因为熔池熔炼温度高,渣温通常高于1150℃,脱砷效果好,通常含砷低于0.03%,并且生成的锍比重大,与渣不互溶,经过澄清分离后的熔融渣通常含硫低于0.5%。由于渣含砷、硫等有害杂质低,可以保证后续生铁冶炼工艺生成质量合格的生铁。氧化熔池熔炼所产生含SO2的高温烟气经余热锅炉冷却、除尘后送制酸。所得烟尘因熔池熔炼机械尘率低,一般低于1%,故含铅、锌、铟、铋、锑等易挥发金属高,较好地回收了易挥发的有价金属。具体的氧化熔池熔炼方法有:奥斯麦特法、艾萨法、瓦纽科夫法、白银法、富氧侧吹法等。通常奥斯麦特法、艾萨法、白银法采用的富氧浓度在35~65%,瓦纽科夫法、富氧侧吹法采用的富氧浓度在45~80%,熔池熔炼炉内温度通常高于1250℃,锍温高于1100℃,渣温高于1150℃,烟气温度高于125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长沙有色冶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长沙有色冶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095263.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无线遥测动态信号测试记录仪
- 下一篇:液晶显示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