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适用于蜡模精铸工艺的模料模组的热水脱蜡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210095102.7 | 申请日: | 2012-03-31 |
公开(公告)号: | CN102601306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7-25 |
发明(设计)人: | 陈开德 | 申请(专利权)人: | 四川德力铁道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2C9/04 | 分类号: | B22C9/04;B22C7/02 |
代理公司: | 成都天嘉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51211 | 代理人: | 毛光军 |
地址: | 618300 四川省德***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适用于 蜡模精 铸工 模组 热水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适用于蜡模精铸工艺的模料模组的热水脱蜡方法,属于模具制造领域。尤其是针对模料模组的脱蜡。
背景技术
在熔模铸造领域中,利用蜡作为原料,越来越广泛地被采用,但在实际使用过程中,由于蜡模成型时,需要采用硅酸钠制壳,因此,如何及时对蜡模模组实施有效地脱蜡,并除掉硅酸钠,却是十分棘手的问题。
随后出现了发明名称为一种整体铸件的蜡模成型工艺,专利号为CN201110164002.0,申请日为2011年6月17日,公开日为2011年11月23日的专利技术方案。在该专利技术中的步骤五中是对脱蜡的方法要求,其技术方案是:将完成二次沾砂的铸造蜡模放入脱蜡水池进行脱蜡处理,脱蜡水池内通入高温蒸气使水温保持在90℃—98℃,铸造蜡模浸泡35—45分钟后取出,得到铝砂模具;上述专利技术方案虽然可以除掉部分蜡,但是,该方法采用了加热水的方式除蜡,因此,对蜡模模组中的硅酸钠却无能为力,进而,不能有效地达到脱蜡的目的。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模料模组的脱蜡方法,本方法既可以除掉模料模组中蜡,又可以除掉蜡模中硅酸钠。
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适用于蜡模精铸工艺的模料模组的热水脱蜡方法,其特征在于:
A)、配制脱蜡液,所述脱蜡液是水和氯化铵NH4Cl混合液体;
B)、将模料模组在常温下存放;
C)、向脱蜡液中充入蒸汽,将模料模组放入脱蜡液中脱蜡。
本发明所述脱蜡液中水和氯化铵NH4Cl的重量比为1:0.03—0.05。
保持脱蜡液温度92℃—98℃。
脱蜡时间为20—50分钟。
模料模组在常温下存放至少4小时。
脱蜡液液面至少高出蜡模20毫米。
本发明所述C)步骤中10分钟后取出模料模组,取掉模料模组的芯棒,再放入脱蜡液中。
上述模组包括:型壳、型壳内的蜡模和芯棒。
采用上述方法,具有以下优点:
首先、采用水和氯化铵NH4Cl混合液体为脱蜡液,是利用氯化铵与硅酸钠反应的特性,充分中和硅酸钠,达到除掉硅酸钠的目的,其反应方程式为:
2NH4Cl + 2H2O + Na2SiO3 == 2NaCl + H2SiO3↓+ 2NH3·H2O
进一步,得到SiO2和NH3,达到中和硅酸钠的目的;
其次,采用蒸汽加热,不但使反应更加彻底,而且,受热均匀,可以有效地使蜡液化,达到除掉蜡的目的;
第三、依据上述反应方程式,采用水和氯化铵重量比为1:0.03—0.05的比例混合, 刚好可以中和硅酸钠的酸性;
第四、保持脱蜡液温度92℃—98℃,是为了让蜡充分液化,如温度过低,蜡没有液化,达不到脱蜡的目的,温度过高,模料模组过煮从而损坏模组,并且增加了生产成本,加大不安全系数;
第五、脱蜡时间定为20—50分钟,是根据模料模组的大小,或结构的复杂程度,选择不同的脱蜡时间,达到充分除掉蜡的目的;
第六、模料模组在常温下存放至少4小时,是为了让蜡模的内、外完全硬化,方便搬运,并且,在脱蜡过程中,不会由于外部的蜡除掉后,内部的蜡还没有完全硬化而流动,影响蜡模的精密度;
第七、脱蜡液液面至少高出模料模组20毫米,使蜡模可以充分浸入脱蜡液中,方便了反应的完全性和脱蜡的充分性;
第八、10分钟后取出模料模组,取掉模料模组的芯棒,再放入脱蜡液中。
是为了顺利的取掉蜡模模组的芯棒,并且让先反应的物质脱掉,以及先液化的蜡除掉,如此,不但可以使蜡和硅酸钠可以充分除掉,还可以节约工艺时间,进而节约工艺成本。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一种适用于蜡模精铸工艺的模料模组的热水脱蜡方法,采用如下步骤:
A)、配制脱蜡液,所述脱蜡液是水和氯化铵NH4Cl混合液体;
B)、将模料模组在常温下存放;
C)、向脱蜡液中充入蒸汽,将模料模组放入脱蜡液中脱蜡。
实施例2
一种适用于蜡模精铸工艺的模料模组的热水脱蜡方法,采用如下步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川德力铁道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四川德力铁道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095102.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