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大型覆盖件边缘的卷圆工艺有效
申请号: | 201210094166.5 | 申请日: | 2012-04-01 |
公开(公告)号: | CN102615178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8-01 |
发明(设计)人: | 张森荣;王文军;蔡锡斌;陆静易;陈少红;黄锃 | 申请(专利权)人: | 柳州五菱汽车有限责任公司;柳州五菱汽车工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1D35/00 | 分类号: | B21D35/00;B21D19/12 |
代理公司: | 北京信远达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04 | 代理人: | 王学强 |
地址: | 545007 广***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大型 覆盖 边缘 工艺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板材卷圆工艺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大型覆盖件边的卷圆工艺以及一种板材卷圆用模具。
背景技术
覆盖件的边缘部分一般需进行折边或者卷圆,使得覆盖件的边缘具有平滑的过渡,该结构设计是为了提高覆盖件边缘的外观效果、安全及结构强度。
现有技术中,对于类似结构覆盖件的折边或者卷圆都是通过人员手工进行预弯操作的,采用手工进行覆盖件的卷圆其卷圆的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都不是很高。
综上所述,如何解决覆盖件通过操作人员的手工预弯操作而引起的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都不是很高的问题,成为了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为提供一种大型覆盖件边的卷圆工艺。本发明能够实现解决覆盖件通过操作人员的手工预弯操作而引起的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都不是很高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大型覆盖件边缘的卷圆工艺,用于对大型覆盖用板材边缘的卷圆处理,包括步骤:
1)拉深处理,在拉深工序中对板材增设凸筋;
2)切边处理,对拉深工序处理后的板材进行切边处理,并保留部分凸筋结构作为卷圆预留边;
3)翻边整形处理,对所述覆盖件进行翻边处理,并使得保留的部分所述凸筋结构作为卷圆预翻边;
4)卷圆处理,对所述卷圆预翻边进行卷圆。
优选地,所述步骤1)中的凸筋为通过拉深做出的凸筋。
优选地,步骤2)中所述凸筋的开口方向与切边工序的冲压方向相同。
本发明提供的大型覆盖件边缘的卷圆工艺,主要用于对大型覆盖用板材的卷边处理。包括:步骤1)拉深处理,在拉深工序增设凸筋,凸筋结构用于下述切边处理。步骤2)切边处理,对拉深件进行切边处理,并保留部分凸筋作为卷圆预留边。步骤3)翻边整形处理,对所述覆盖件板材进行翻边整形,使步骤2中切边后预留的部分凸筋形成预弯形状。4)卷圆处理,以所述卷圆预留边为卷圆初始形状进行卷圆。由于步骤2)中预留了卷圆预留边,经步骤3)翻边处理后为弧形边,具有对卷圆操作时板材的卷圆导向。本发明所提供的大型覆盖件边缘的卷圆工艺中,保证所有工序都能够实现机械化操作,所制作出的覆盖件卷边的规格一致,并且可以进行高效操作,能够实现解决覆盖件通过操作人员的手工预弯操作而引起的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都不是很高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种实施例中通过拉深处理,在拉深件中增设的凸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一种实施例中切边后的覆盖件板材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一种实施例中翻边整形后的覆盖件板材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一种实施例中工艺方案图;
图5为本发明一种实施例中大型覆盖件的卷圆方法的流程图;
图1至图5中部件名称与附图标记的对应关系为:
覆盖件板材1;凸筋2;卷圆预弯边a。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核心为提供一种大型覆盖件边缘的卷圆工艺,本发明能够实现解决大型覆盖件通过操作人员的手工预弯操作而引起的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都不是很高的问题的目的。
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请参考图1至图5,图1为本发明一种实施例中加工凸筋2的覆盖件板材1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发明一种实施例中切边后的覆盖件板材1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发明一种实施例中板型修整后的覆盖件板材1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发明一种实施例中工艺方案图;图5为本发明一种实施例中大型覆盖件的卷圆方法的流程图
本发明提供的大型覆盖件边缘的卷圆工艺,主要用于对大型覆盖用板材的卷边处理。包括步骤:
S1:拉深处理,通过拉深工序在拉深件上形成凸筋2,凸筋2用于下述切边处理。
S2:切边处理,对拉深工序处理后的板材进行切边处理,并保留部分凸筋2作为卷圆预留边a。
S3:翻边整形处理,对所述覆盖件板材1进行翻边整形,并使切边后凸筋2的剩余部分形成卷圆的预弯形状
S4:卷圆处理,以所述卷圆预留边a为卷圆初始形状进行卷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柳州五菱汽车有限责任公司;柳州五菱汽车工业有限公司,未经柳州五菱汽车有限责任公司;柳州五菱汽车工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094166.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交互界面的展示控制方法及即时通信工具
- 下一篇:一种费托合成尾气处理的工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