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以机盘使能方式实现智能光配线接口盘无源化的电路有效
申请号: | 201210090973.X | 申请日: | 2012-03-31 |
公开(公告)号: | CN102664680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9-12 |
发明(设计)人: | 雷非;陈求福;王阳;易熳;王峰;肜云;罗雄豹 | 申请(专利权)人: | 烽火通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B10/12 | 分类号: | H04B10/12;H04B10/08 |
代理公司: | 北京捷诚信通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11221 | 代理人: | 魏殿绅;庞炳良 |
地址: | 430074 湖北省武***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机盘使能 方式 实现 智能 光配线 接口 无源 电路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光通信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以机盘使能方式实现智能光配线接口盘无源化的电路。
背景技术
受FTTH(Fiber-To-The-Home,光纤到户)建设拉动,全球ODN(Optical Distribution Network,光分配网)迎来爆发式增长。由于FTTH主要采用PON(Passive Optical Network,无源光网络)技术,它将一个OLT(Optical Line Terminal,光线路终端)分路给数十上百个ONU(Optical Network Unit,光网络单元),这就使得ODN网的用户端产生出巨量的光纤线路,需要进行配线调度维护管理。
早期的光缆线路基本都是点对点线路,管理相对容易,而为FTTH服务的ODN网络是点对多点的线路,继续沿用目前只能人工识别的字符标签进行光纤配线管理,其维护工作量和管理难度就会大幅上升。加上PON技术一对多的无源光网络特性,这就使得在一个光分支网络上,用户可以随意接入到任何一个支路上进行正常的信号传输,而不为网络管理者所感知。这一特性使得ODN的可管理性大幅下降。人工管理的漏洞就会使得网络数据与实际网络状况出现不相一致的错误,这会给后续的网络维护工作带来很多困难。
为解决这一问题,出现了智能ODN的光配线管理技术,它以电子标签为基础,对每个光纤活动连接器赋予一个具有全球唯一编码的ID芯片,利用电子自动采集的方式对光纤配线进行管理,以杜绝人工管理可能产生的错误,并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对光配线网络维护进行指导,从而可以迅速在密密麻麻的配线架适配器阵列中突出显示出需要进行操作的端口,以降低劳动强度。
为了读取插入光纤适配器中的活动连接器电子标签信息,光配线盘(或板、卡,是独立的一种结构单元体,后续省略盘、板、卡的差异,统一称为盘)上除了需要有适当的光端口外,还需要有相应的端口驱动与读写电路,以接收管理盘发送来的信号,驱动本盘的端口进行相关操作,并向管理盘上报光纤活动连接器的插入信息。这种驱动与读写电路都会包含有一定量的数字集成电路芯片,这些电路都具有一定的静电防护限制和抗短路能力限制。
为简化ODF(Optical Distribution Frame,光配线架)和光纤交接箱的设计,大多数情况都要求将熔纤功能与配线功能设计在一个机盘中实现,即熔配一体。在这种情况下,ODN网络的现场施工就需要将光配线盘取出,进行光纤熔接。这就使得机盘电路暴露于自然空间环境中,得不到设备机箱的保护,极易受到静电侵害。
另外,由于光纤交接箱大多工作于露天环境,雨天施工还会使电路受到泥水的污染,降低电路的绝缘性能,从而影响电路的功能特性,甚至因短路而造成芯片等器件的损毁。由于FTTH工程广泛实施,现场环境千差万别,施工人员的工作水平也差次不齐,上述情况极难杜绝,所以如何提高设备的防静电能力和耐污损能力是解决智能ODN设备损坏,提高其可靠性的一个十分重要的方面。
由于光配线设备的现场施工基本上都仅进行熔纤工作,而智能光纤配线管理处理的是配线信息的电子化管理,所以采用熔配分离的方式可以较好地解决上述问题,即将智能化管理所需的电子电路全都设计到配线机盘,将熔纤机盘独立出来,并通过光纤进行连接。这样在设备的现场施工中,就只会处理没有电子电路的熔纤盘,而容易受到污损和静电危害的配线盘电路则禁止进行现场处理,这样就可以避免设备受到现场施工的伤害,但这种处理方式仍然存在以下问题:
(1)熔配分离背离了熔配一体的发展方向,降低了设备的安装密度。
(2)配线盘并不是没有光纤熔接点,只是在设备生产时进行熔接,以避免现场熔接,但此熔接点在设备运行过程中仍无法避免出现故障,它仍然面临现场施工的污损与静电危害的风险。
(3)熔纤盘与配线盘之间增加了一段光缆,增加了设备的成本。
(4)熔纤盘分离出去后,配线盘上还是需要配置一个用于工厂熔纤的熔纤设施,也增加了设备的成本。
(5)设备中增加了一个光纤熔接点,增加了线路的损耗,降低了可靠性。
(6)配线盘上的熔纤操作增加了设备生产的工序,提高了设备的生产成本。
(7)熔纤盘与配线盘之间的光缆限制了熔纤施工的现场操作空间,不利于提高现场施工效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烽火通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烽火通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090973.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超环面行星蜗杆传动均载结构
- 下一篇:链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