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采用炼油废催化剂催化氧化处理废水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210090560.1 | 申请日: | 2012-03-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3359820A | 公开(公告)日: | 2013-10-23 |
发明(设计)人: | 高峰;马欣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C02F1/72 | 分类号: | C02F1/72 |
代理公司: | 北京润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83 | 代理人: | 刘国平;顾映芬 |
地址: | 100728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采用 炼油 催化剂 催化 氧化 处理 废水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采用炼油废催化剂催化氧化处理废水的方法。
背景技术
催化剂在化学工业的发展过程中,起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目前,90%的化工工艺过程需要使用催化剂。全世界已开发成功的各种工业催化剂在2000种以上,化工催化剂是化工技术的核心,催化剂在化工生产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尤其是在炼油企业中,使用的催化剂量占全世界每年投入使用的工业催化剂量的50%以上,而在炼油企业中催化氧化装置又是催化剂的使用大户。
在催化裂化装置中,催化剂使用一定的时间后,催化剂的活性会下降,为保证催化剂的活性,通常需要从装置中卸掉部分催化剂,这部分催化剂即为废催化剂。
在生产过程中,催化裂化装置会产生大量的废催化剂,通常,每加工100万吨的原油,催化裂化装置产生的废催化剂为700-1000吨。目前,对于这些废催化剂通常要作为“危废”物质进行填埋处理,这样既有很高的安全填埋成本,又浪费了资源,因而废催化剂的资源化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CN1814556A公开了一种利用废催化剂处理污水的方法,该方法包括将含有炼油废催化剂的吸附剂与污水充分接触,使吸附剂对污水中的有机物进行吸附,所述炼油废催化剂由分子筛、粘土、粘结剂制成,比表面积为100-300m2/g,孔体积为0.1-0.4ml/g;以催化剂的总重为基准,Al2O3的含量为45-70重%,SiO2的含量为25-50重%,P2O5的含量为0.2-4重%,Fe2O3的含量为0-0.5重%,Na2O、MgO、K2O、CaO、TiO2、Re2O3的总含量为3-8重%。该方法主要是利用废催化剂吸附废水中的有机物,从而达到降低废水COD值的目的。但该方法只适合处理低浓度的废水,且该方法只是一种污染物转移的方法,并不能减少环境中的总污染物。
CN1704350A公开了一种利用废催化剂制备聚硅硫酸铝絮凝剂的方法,该方法包括用3%的硫酸与废催化剂(酸与所述废催化剂的重量液固比为5-15∶1)在反应温度为80-100℃的条件下反应1-2小时,直接酸溶重油催化废催化剂,然后用所剩的渣与5-20%的氢氧化钠(碱与渣的重量液固比为10∶1)在反应温度为80-100℃的条件下反应1-2小时,制取硅酸盐,最后将铝盐与硅酸盐聚合制得液态聚硅硫酸铝。该方法主要是利用重油废催化剂制备高分子化合物聚硅硫酸铝絮凝剂,该方法的缺点是酸、碱消耗量大,且存在二次污染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有效利用炼油废催化剂对废水,特别是COD值较高的石油开采和/或石油炼制过程中产生的废水进行处理,以有效降低废水的COD值,且处理效果稳定的采用炼油废催化剂催化氧化处理废水的方法。
CN1814556A公开的方法主要是利用废催化剂吸附废水中的有机物,当催化剂吸附达到饱和后还需要将吸附的有机物杂质从催化剂上冲洗掉,不但需要大量的冲洗水,而且吸附的有机物杂质只是从废水中转移出来,被冲洗水带走,并不能达到减少环境中总的污染物的目的,而且,由于所述废催化剂的吸附能力有限,因此,该方法不适合对有机物含量较高的废水进行处理。
尽管废催化剂的活性比不上新鲜剂而已经无法满足炼油生产的需要,但是,本发明的发明人发现,所述炼油废催化剂本身仍然具有一定的活性,在将待处理废水与所述炼油废催化剂和氧化剂进行混合处理时,可以很好地利用炼油废催化剂的活性促进氧化剂对废水的氧化,特别是对氧化COD值较高的石油开采和/或石油炼制过程中产生的废水起到了很好的催化促进作用。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废水的处理方法,其中,该方法包括将待处理废水与炼油废催化剂和氧化剂进行混合处理,使得处理后废水的B/C为>0.3,并将处理后的废水进行固液分离;所述氧化剂能够氧化废水中的有机物,所述炼油废催化剂能够催化废水中有机物的氧化。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未经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090560.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专业绘画颜料挤色器
- 下一篇:一种补胎固定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