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功分宽带全向辐射天线有效
申请号: | 201210090517.5 | 申请日: | 2012-03-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2610903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7-25 |
发明(设计)人: | 张炀;邱景辉;特尼格尔;郭文彬;张鹏宇 | 申请(专利权)人: | 哈尔滨工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H01Q1/36 | 分类号: | H01Q1/36;H01Q1/52;H01Q19/10 |
代理公司: | 哈尔滨市松花江专利商标事务所 23109 | 代理人: | 高媛 |
地址: | 150001 黑龙***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宽带 全向 辐射 天线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辐射天线,具体涉及一种功分宽带全向辐射天线。
背景技术
现有的杆状天线,如COCO天线在工作时存在因工作频带较窄仅能以单一系统工作,无法覆盖多个工作频带,不易实现系统的天线共用,同时存在天线占有空间大,不易搬运和安装,灵活性差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功分宽带全向辐射天线,以解决现有天线因工作频带较窄而仅能以单一系统工作及天线占有空间大、灵活性差的问题。
本发明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采取的技术方案是:所述功分宽带全向辐射天线包括同轴线,所述同轴线由芯线、绝缘介质层和屏蔽层组成,芯线的外表面包裹一层绝缘介质层,绝缘介质层的外表面包裹一层屏蔽层,所述功分宽带全向辐射天线还包括第一金属套筒、第二金属套筒、扼流套筒、第三金属套筒、金属圆柱、金属圆盘、功分金属丝及四个金属片,所述同轴线的一端与金属圆盘的中心处固定连接,同轴线的另一端依次穿过第一金属套筒、第二金属套筒、扼流套筒和第三金属套筒的中心并与金属圆柱一端的中心固定连接,第二金属套筒、扼流套筒、第三金属套筒和金属圆柱在同轴线上等距分布,第一金属套筒与第二金属套筒相邻的一端、第二金属套筒与扼流套筒相邻的一端、扼流套筒和第三金属套筒相邻的一端、第三金属套筒和金属圆柱相邻的一端分别固定连接有一金属片,第一金属套筒和第二金属套筒之间设置有功分金属丝,功分金属丝的一端与第二金属套筒固定连接,功分金属丝的另一端固定连接在同轴线上。
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发明通过第一金属套筒、第二金属套筒、扼流套筒、第三金属套筒的多级辐射结构及功分金属丝设置,实现了频带的拓宽,达到多系统的天线共用的目的;本发明结构紧凑,占地面积小,一根同轴线代替并实现了以往天线的多根同轴线并用的功能,节省了天线的占有空间和成本造价,易安装、便于携带且灵活性强;第一金属套筒与第二金属套筒组成第一级辐射单元,第三金属套筒与金属圆柱组成第二级辐射单元。扼流套筒设置的作用是隔离这两级辐射电流的互相干扰。扼流套筒的长度为35毫米,乘以4对应的波长为140毫米,即是该天线中心工作频率对应的波长。扼流套筒和同轴线的屏蔽层组成四分之一阻抗变换线,由于扼流套筒的上端和同轴线的屏蔽层连接,即是短路状态,在扼流套筒的下端经过四分之一阻抗变换为开路状态,阻止了第二金属套筒和第三金属套筒的表面电流流向对方,产生了隔离的效果;由于本发明工作时不是按照等比例进行电流分配的(第一级辐射结构的电流较大第二级辐射结构的电流较小),因此在频率变化时最大辐射方向会发生变化,底部金属圆盘由于反射可以提高最大辐射方向的稳定性,从而使本发明在工作频带内的辐射方向问题得到了改善。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处于竖直设置时的剖面图,图2是本发明处于水平设置时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图1中A处的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具体实施方式一:结合图1、图2和图3说明本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所述功分宽带全向辐射天线包括同轴线8,所述同轴线8由芯线8-1、绝缘介质层8-2和屏蔽层8-3组成,芯线8-1的外表面包裹一层绝缘介质层8-2,绝缘介质层8-2的外表面包裹一层屏蔽层8-3,所述功分宽带全向辐射天线还包括第一金属套筒1、第二金属套筒2、扼流套筒3、第三金属套筒4、金属圆柱5、金属圆盘6、功分金属丝7及四个金属片9,所述同轴线8的一端与金属圆盘6的中心处固定连接,同轴线8的另一端依次穿过第一金属套筒1、第二金属套筒2、扼流套筒3和第三金属套筒4的中心并与金属圆柱5一端的中心固定连接,第二金属套筒2、扼流套筒3、第三金属套筒4和金属圆柱5在同轴线8上等距分布,第一金属套筒1与第二金属套筒2相邻的一端、第二金属套筒2与扼流套筒3相邻的一端、扼流套筒3和第三金属套筒4相邻的一端、第三金属套筒4和金属圆柱5相邻的一端分别固定连接有一金属片9,第一金属套筒1和第二金属套筒2之间设置有功分金属丝7,功分金属丝7的一端与第二金属套筒2固定连接,功分金属丝7的另一端固定连接在同轴线8上。
具体实施方式二:结合图1和图2说明本实施方式所述第二金属套筒2与扼流套筒3之间、扼流套筒3与第三金属套筒4之间、第三金属套筒4与金属圆柱5之间的距离均为2.5毫米。设置成这个距离使第二金属套筒2、扼流套筒3、第三金属套筒4和金属圆柱5的发射电磁波信号的辐射作用最好,其它组成的连接关系与具体实施方式一相同。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哈尔滨工业大学,未经哈尔滨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090517.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