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横机电磁选针三角编织机构无效
申请号: | 201210090074.X | 申请日: | 2012-03-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2605538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7-25 |
发明(设计)人: | 冯加林;冯天元;巫友群 | 申请(专利权)人: | 冯加林;冯天元;巫友群 |
主分类号: | D04B15/36 | 分类号: | D04B15/36;D04B15/70 |
代理公司: | 南京汇盛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38 | 代理人: | 吴静安 |
地址: | 226625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机电 磁选 三角 编织 机构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编织横机,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横机电磁选针三角编织机构。
背景技术
编织横机中的织针的在编织每一行所完成的成圈编织或根据设定的编织程式所完成的成圈、翻针、集圈和不编织四种编织状态组合而形成的花型编织,都是由机头的三角底板上三角推抵每一针槽内与织针相连的相关辅助针脚上的针踵来实现的。因此对应三角的廓形,分布位置及在三角底板上的安装状态对织针动作的准确、稳定和动作可靠都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本案申请人在之前提交了名称为“一种横编织机的编织控制机构”的专利申请,已获授权(公开号CN 1793467B),其结构如图5所示。该发明是针对由挺针片120、花型片130和选针片140组成的辅针来设计的,每一编织单元自上而下分为三部分,上部的编织三角区、中部的压板区和下部的选针区。上部的编织区中的编织三角都是固定连接在三角底板上的;而中部的压板区设置有固定压板110和活动压板109,将压板区自上而下分成三个位置:固定压板的H位,固定压板与活动压板之间的A位和活动压板的B位;选针区内设置有选针器114,该选针器对应于选针片上选针针踵的排列,在其内设有自上而下排列的若干选针压板。进行编织时需配合对应的压板及选针器使挺针片120上的针踵处于三个不同的高度位置完成相应的编织。
上述的三角机构由于其上编织三角都是固在此三角底板上,使得针脚运行平稳,编织质量好。但该种三角机构自上而下的结构分布致使其高度方向的尺寸较大,从而使整个编织机的结构尺寸加大,耗材多,既增加成本,又会因较大质量所形成的惯性使机头在针床两端的位置不平稳。
申请人为克服上述缺陷,提出了“一种采用电磁选针的三角编织机构”的专利申请(专利申请号为200810124454.4),该发明是针对只有挺针片一个辅针的织针组合而设计的一种三角机构。该三角机构采用电磁选针,其三角底板上不存在压板区和独立的选针区,并配合活动的移圈三角和集圈三角来实现一般的成圈编织和包含翻针、集圈等花型编织。该三角机构通过对编织三角的移动来形成对应于减少了辅针的挺针片针踵的针道,这使得三角底板上的高度尺寸大为减小。但由于采用多个活动的三角,使织针运行的稳定性下降,从而影响编织质量。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之不足,而提出一种横机电磁选针三角编织机构,该三角编织机构针对只使用一个辅助针脚的织针组合,三角底板尺寸小,对织针的推抵准确、平稳,编织质量好。具体由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横机电磁选针三角编织机构,包括电磁选针器、三角底板、编织三角,所述三角底板上设置至少一个编织单元,在每一编织单元内设有四个选针位,两两一对,对称置于该编织单元区中心两侧,所述编织三角包括置于所述编织单元上部的移圈拦针三角、对称设置于所述移圈拦针三角下方的移圈整理三角、设于所述移圈整理三角下方且处于编织单元区中心的眉毛三角、设于所述眉毛三角下方的成圈三角以及设于眉毛三角对称两侧的压针三角,所述眉毛三角、成圈三角以及压针三角组成成圈针道,所述成圈三角内对称设有A针道以及设置在A针道上端的B针道, B针道连通A针道和成圈针道,所述A、B针道以及成圈回针道形成接圈和集圈针道。
所述的横机电磁选针三角编织机构进一步设计在于,所述成圈针道深于所述B针道,所述B针道深于所述A针道。
所述的横机电磁选针三角编织机构进一步设计在于,所述B针道两侧分别设有集圈起针面,该集圈起针面连接成圈针道。
所述的横机电磁选针三角编织机构进一步设计在于,成圈三角上设置有A针道的平面与A针道之间通过一斜面连接。
本发明提供的横机电磁选针三角编织机构其三角底板上既无独立的选针区,又无压板区,使得三角底板的尺寸大大减小,由此大大减小整个编织机的尺寸,使耗材大大减少,成本减低;由于三角底板尺寸减小而使惯性相应减小,由此可为机头在更高速度下平稳运行,提供前提条件;同时由于三角底板上无活动三角,保证了织针运行平稳,从而提高编织质量。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成圈走针轨迹图。
图3是本发明移圈走针轨迹图。
图4是本发明接圈、集圈走针轨迹图。
图5是对比文件1所提供的机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说明书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冯加林;冯天元;巫友群,未经冯加林;冯天元;巫友群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090074.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