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液晶显示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1210089740.8 | 申请日: | 2012-03-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3364990A | 公开(公告)日: | 2013-10-23 |
发明(设计)人: | 潘钧允;王智勇 | 申请(专利权)人: | 鑫成科技(成都)有限公司;深鑫成光电(深圳)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2F1/13357 | 分类号: | G02F1/13357;G02F1/13;F21V21/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611731 四川***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液晶 显示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液晶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近年来,液晶显示装置因为体积轻薄,占用空间小,辐射小等优点,而逐渐占据了显示产品的主流,并渐渐代替了传统的阴极射线管显示装置。液晶显示装置通常包括一面光源,如背光模组,为液晶面板提供亮度充分且均匀的平面光。
现有技术中液晶显示装置包括上铁框、液晶面板、背光模组及下铁框。上铁框与下铁框扣合形成收容空间用于收容层叠设置的该液晶面板与背光模组。该背光模组包括胶框,用于收容其内的光源、导光板等元件,该液晶面板承载于该胶框上。
背光模组中的光源通常采用多个彼此间具有一定距离的点光源、如发光二极管等。该点光源具有一出光面,并具有一发光角度。该光源的出光面面向导光板设置。该点光源与导光板之间要保持一定的间距,才能令二相邻的点光源发出的光在进入该导光板之前或者在进入导光板的正对液晶面板显示区的位置之前混合,令该导光板的出光较为均匀。然而,随着产品的日渐小型化,要保证该导光板的出光面大小不变的情况下,只能缩短点光源到导光板的距离,则光源发出的光在进入导光板前或者在进入导光板的正对液晶面板显示区的位置之前没有得到充分的混合,造成背光模组出光不均匀,进而造成液晶显示面板的画面出光不均匀的情况。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液晶显示装置小型化时,存在的出光不均匀的问题,有必要提供一种出光均匀的液晶显示装置。
一种液晶显示装置,其包括第一框架、液晶面板、背光模组及第二框架,该第一框架与该第二框架扣合形成收容空间用于收容该液晶面板与该背光模组,该第一框架定义一显示窗口供使用者观看液晶面板显示的画面,该背光模组包括中空的胶框、导光板、至少二点光源,该导光板及第一框架分别位于该胶框内、外两侧,该胶框在正对该导光板的入光面的位置设置通道以连通该胶框的内外两侧,该至少二点光源固定于该第一框架的内侧面上,并伸入该胶框的通道内。
与现有技术相比,前述点光源设置于第一框架的内侧面上,其发出的光通过该通道直接射入该导光板内部,在保证液晶显示装置小型化及保证该导光板的出光面积大小不变及导光板大小不变的情况下,延长了点光源到导光板的距离,则点光源发出的光在进入导光板前得到充分的混合,保证了液晶显示装置的出光均匀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液晶显示装置第一实施方式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液晶显示装置的胶框的放大示意图。
图3为图1所示液晶显示装置的导光板另一视角的立体示意图。
图4为图1中液晶显示装置的组装示意图。
图5为图4中V-V处的剖面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液晶显示装置第二实施方式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7为图6中VII处的放大示意图。
图8为图6中VIII处的放大示意图。
图9为图6中液晶显示装置的组装示意图。
图10为图9中X-X处的剖面示意图。
图11为本发明液晶显示装置第三实施方式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12为图11中液晶显示装置的组装示意图。
图13为图12中XIII-XIII处的剖面示意图。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鑫成科技(成都)有限公司;深鑫成光电(深圳)有限公司,未经鑫成科技(成都)有限公司;深鑫成光电(深圳)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089740.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试用软件处理系统及方法
- 下一篇:配筋砌块砌体专用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系梁块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