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鉴定植物根系性状及评估根系对产量贡献能力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210089067.8 | 申请日: | 2012-03-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2613016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8-01 |
发明(设计)人: | 韩天富;曹晓宁;孙石;吴存祥;贾贞;侯文胜;蒋炳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A01G7/00 | 分类号: | A01G7/00 |
代理公司: | 北京纪凯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45 | 代理人: | 关畅;任凤华 |
地址: | 100081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鉴定 植物 根系 性状 评估 产量 贡献 能力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鉴定植物根系性状及评估根系对产量贡献能力的方法。
背景技术
根系作为植物的三大营养器官之一,在植物的生长发育中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在农业生产中,许多耕作栽培措施是在耕层实施、通过根系而发挥作用的。根系的强弱直接关系到植物体水分和矿质营养的吸收、生长调节物质的平衡、对地下病虫害的抗御及对地上部的固着能力等。
根系性状是多方面的,不仅包括其形态结构,而且涉及生理生化特征和机械固着性能等,对单一或少数性状的鉴定难以反映根系的整体功能及对地上部的贡献和支撑能力。同时,作物的生长发育和产量形成过程是地上部光合作用和根群吸收水分、养分的统一过程,根系生长发育所需要的有机物质主要来自于地上部,地上部分所需的水分和矿质营养则来自于根部,它们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促进。在现有技术条件下,对任何单一性状或者部分而言,都不易区分其它器官或部分的影响大小,故难以准确评估根系或地上部性状是其自身的表现还是来自其它部分营养供应状况的影响。长期以来,“根深”和“叶茂”的因果关系一直未能完全理清。
通常,根系性状鉴定分取样、清洗和测量等步骤进行。根的取样和清洗耗时费力,而且容易造成损伤,很难保证根系的完整性;其次,根系形态和结构各异,侧根繁多,对根系进行测量的难度较大,很难保证实验结论的可靠性。前已述及,地上部供应对根系生长的影响无法排除,难以对根系性状进行客观、准确和全面的鉴定与描述,故无法准确评估根系对地上部结实器官产量的贡献能力。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鉴定植物根系性状及评估根系对产量贡献能力的方法,该方法适应于可以嫁接的植物,为研究根系对产量的贡献能力提供了一种科学、有效的方法。
所述方法即一种鉴定待测植株根系对植株地上部性状的贡献能力是否高于对照植株根系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制备待测植株嫁接嵌合体和对照植株嫁接嵌合体,所述待测植株嫁接嵌合体的接穗和所述对照植株嫁接嵌合体的接穗来源于同一植物品种的地上部分,且所述接穗不来源于所述待测植株的地上部分和所述对照植株的地上部分;
2)检测所述待测植株嫁接嵌合体和所述对照植株嫁接嵌合体的地上部性状,确定所述待测植株根系对植株地上部性状的贡献能力是否高于对照植株根系;
所述对照植株为进行鉴定比较所用的植株;
所述地上部分为除根系外的植物器官,如枝、芽或胚芽、叶或生长点;
所述植株地上部性状即为植株地上部的目的性状,所述地上部的目的性状可根据实际育种目标或实际需要确定,若育种目标为改善地上部植株的形态,即目的性状为地上部植株的形态性状:如育种目标为培育矮杆植株,则目的性状为株高,如育种目标为培育紧凑型植株,则目的性状为分枝、叶片与主茎的夹角;若育种目标为培育高产植株,则目的性状为收获器官的产量性状;若育种目标为改善收获器官的品质,则目的性状为收获器官的品质性状;所述收获器官根据植物种类的不同而不同,如苹果的收获器官为果实,大豆的收获器官为种子,甘蔗的收获器官为茎,白菜的收获器官为叶,黄花菜的收获器官为花;若所述收获器官为果实如苹果,则所述收获器官的产量性状可为单株苹果产量,品质性状可为苹果的含糖量;若所述收获器官为种子,则所述收获器官的产量性状可为单株种子产量或种子千粒重、百粒重,品质性状可为种子含油量。
在上述方法中,所述待测植株嫁接嵌合体的砧木和所述对照植株嫁接嵌合体的砧木来源于不同的植物品种。
在上述方法中,所述接穗与所述待测植株嫁接嵌合体的砧木可来自同一植物物种或品种,也可来自不同的植物物种或品种;所述接穗与所述对照植株嫁接嵌合体的砧木可来自同一植物物种或品种,也可来自不同的植物物种或品种。
在上述方法中,所述植株地上部性状为所述植株地上部的形态性状,或所述植株地上部收获器官的产量或品质性状。
在上述方法中,所述待测植株嫁接嵌合体的砧木和所述对照植株嫁接嵌合体的砧木均可来源于大豆Glycine max(L.)Merr.。
在上述方法中,所述接穗可来源于大豆Glycine max(L.)Merr.。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未经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089067.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优质油茶新品系的选育方法
- 下一篇:一种绿波协调系统中瓶颈交叉口的确定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