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叶酸靶向的抗癌药物PEG修饰的脂质体及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210088800.4 | 申请日: | 2012-03-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2579353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7-18 |
发明(设计)人: | 滕利荣;杨东生;杨明智;吴丽艳;金元宝;王艳珍;王立英;张瑶;王贞佐;刘丹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吉林大学 |
主分类号: | A61K9/127 | 分类号: | A61K9/127;A61K47/34;C07D475/04;A61P35/00 |
代理公司: | 吉林长春新纪元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22100 | 代理人: | 陈宏伟 |
地址: | 130012 吉*** | 国省代码: | 吉林;2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叶酸 靶向 抗癌 药物 peg 修饰 脂质体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叶酸靶向的抗癌药物PEG修饰的脂质体,同时还提供了该脂质体的制备方法与用途,属于生物医药领域。
背景技术
脂质体作为抗肿瘤药物载体具有改变药物在组织中的分布,提高治疗指数和生物利用度,增加疗效同时减小毒副作用的特点。本研究制备了抗癌药物脂质体,脂质体能够降低毒性,它还可被用作抗菌药物的载体,以及DNA和蛋白质大分子的传递载体。其作用机理在于脂质体与细胞膜 (生物膜)结构相似,脂质体的主要成份磷脂等类脂也是细胞膜的主要成份,所以脂质体与细胞膜之间有很强的亲合力。脂质体的膜与生物膜融合,脂质体所包含的活性成份被释放而进入细胞内,或者整个脂质体被细胞吞噬,活性成份在细胞内被吸收。
PEG化的脂质体被称为空间稳定脂质体,又称隐性脂质体或长循环脂质体,PEG作为一种极性分子,阻碍了免疫系统对其识别,减少单核-吞噬细胞系统摄取,显著延长了脂质体的循环时间,从而增强药物的口服生物利用度和血脑屏障转运效率。
叶酸是一种分子结构中含有喋呤环的小分子维生素,在生理条件下很难自由透过细胞膜,必须进行内化才能被人体所吸收;两种内化机制:一是低亲和力跨膜蛋白,转运四氢叶酸、二氢叶酸进入细胞内;二是高亲和力的叶酸受体,可吸收叶酸进入细胞内。
叶酸受体有两个GPI(糖基磷脂酰肌醇锚)锚定形式,α和β,它在大多数组织中是缺失的。FR-α在表皮癌中频繁地被放大,而FR-β的表达只存在于粒细胞性白血病和与慢性炎症性疾病相关的激活的巨噬细胞中。叶酸的衍生物和抗叶酸受体的抗体可通过受体介导的内吞作用被癌症细胞吸收,这样就提供了一种靶向传递到FR+细胞的机制。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叶酸靶向的抗癌药物PEG化脂质体,其目的就是可有效地运载药物到达靶部位,提高药物的生物利用度,同时有效减小细胞毒性。
本发明还公开了上述脂质体的制备方法,适用于工业化生产。
本发明提供的叶酸靶向的抗癌药物PEG化脂质体,其特征在于结构如下所述:PEG两端分别连接叶酸和包有亲水性抗癌药物的脂质体。
本发明的叶酸靶向的抗癌药物PEG化脂质体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叶酸活化酯的制备:按照(165~175):(65~75):(300~350):(1650~1750):(1~5)的摩尔比先后将叶酸、无水二甲基亚砜、二环己基碳二亚胺、N-羟基琥珀酰亚胺及三乙胺混合在一起,在室温条件下反应12-15小时,过滤除去二环己基脲,得到叶酸活化酯溶液,反应式如下:
2)叶酸-PEG的合成:将NH2-PEG-COOH溶于DMSO,NH2-PEG-COOH与上述叶酸活化酯摩尔比为1∶(9~8),在氮气的保护下,NH2-PEG-COOH溶液与叶酸活化酯反应5 h,于4℃条件下,将所得产物在DMSO中透析72~75h,然后在超纯水中透析48~55h,将最终产品在-20℃冷冻干燥;
3)复乳法制备叶酸靶向的抗癌药物PEG修饰的脂质体:
初乳的制备:将质量比为(10~30):(1~4):(7~25):(1~3)的大豆卵磷脂、胆固醇、二棕榈酰磷脂酰甘油、三油酸甘油酯混合,每100g 大豆卵磷脂加入2mL三氯甲烷-乙醚(1:1)混合溶剂中使其完全溶解,该溶液作为有机相;配制2ml含水溶性抗癌药物和精氨酸的水溶液作为内水相,该水溶液中抗癌药物浓度为15 g·L-1,精氨酸浓度为5.6 g·L-1,pH为4.6,将内水相缓慢滴入有机相中,涡旋振荡并探针超声5min,得到乳白色半透明状的W /O的初乳;
复乳的制备:将W /O的初乳滴入4倍于三氯甲烷-乙醚(1:1)体积的水溶液中,该溶液中精氨酸浓度为5.5 g·L-1,葡萄糖的浓度为5.5%,pH为4.6;涡旋振荡后,超声5 min得W /O/W的复乳;在55℃下,向制得的W /O/W复乳中通入氮气,挥去有机相,得多囊泡脂质体的混悬液;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吉林大学,未经吉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088800.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水浴法回收尾气设备
- 下一篇:一种电子血压计的静音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