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中空送料摩擦头及金属材料表面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210087902.4 | 申请日: | 2012-03-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2632334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8-15 |
发明(设计)人: | 黄永宪;王天昊;吕世雄;万龙;刘会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哈尔滨工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B23K20/12 | 分类号: | B23K20/12 |
代理公司: | 哈尔滨市松花江专利商标事务所 23109 | 代理人: | 刘同恩 |
地址: | 150001 黑龙***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中空 摩擦 金属材料 表面 复合材料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搅拌摩擦焊的摩擦头及焊接方法,尤其是一种利用搅拌摩擦加工制备金属材料表面复合材料的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对于结构材料的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中一项重要需求是使材料在满足高塑、韧性的前提下,具有高硬度、高耐磨度等特点。这对于组分均一的材料来说是难以实现的,硬度、耐磨度的提高就会不可避免地使材料的塑韧性下降。因此有研究者提出,可以在具有高塑、韧性的金属材料表面进行增强相为硬质陶瓷颗粒的表面复合材料,这样就能够在保持基体高塑、韧性的前提下,得到表面硬度高、耐磨度高的材料。但目前金属基表面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大都工艺复杂,成本高昂。
搅拌摩擦加工(FSP)技术作为一种新的材料微观结构改性技术,已被成功应用到金属基复合材料的制备上。所谓搅拌摩擦加工(FSP),即是将高速旋转的加工头压入材料表面毫米级深度,并沿材料表面方向行进,造成材料表面发生剧烈的塑性变形、混合和温升,从而实现表面材料的密化、细化和均匀化。
将FSP应用到金属基复合材料的制备上,其主要制备方法是将增强相颗粒预置在金属板材中,再进行搅拌摩擦加工。实验表明,颗粒的预置方式对于其在基体中的分布均匀性有极大影响。目前报导的预置方式有以下几种:(1)、将增强相颗粒直接铺在板材表面,这种方法简单、高效,但颗粒极易飞溅。(2)、在板材表面开一道具有一定宽度、深度的凹槽,再在其中添加增强相颗粒并压实,最后沿其长度方向进行搅拌摩擦加工。这种方法的主要问题在于随着搅拌针沿凹槽前进,凹槽内预置的增强相颗粒容易从槽内溢出。为了解决该问题,可在凹槽上加一层金属盖板,或者使用无搅拌针的加工头在凹槽上进行表面预处理,将增强颗粒封在凹槽中,防止后续加工时颗粒溢出。(3)、在紧贴金属板的下方,钻一平行于表面的深孔,在孔内装入增强相颗粒,并沿孔的深度方向进行搅拌摩擦加工。(4)、在材料表面开一系列点阵规律排布的盲孔,并将增强相预置在孔中,最后进行搅拌摩擦加工。
上述四种预置方式中,(1)的增强相分布均匀性较差,(2)、(3)的增强相分布均匀性有所改善,但仍不理想,(4)的增强相分布均匀性显著提高。分析可知:(1)的增强相分布均匀性差不难理解,在加工过程中大量颗粒会发生飞溅,不能很好地被加工头搅入基体内。(2)、(3)方式进行增强相预置时,即使不发生增强相颗粒的飞溅,搅拌针在将增强颗粒搅入基体的同时,也会将前方预置的颗粒向前推进、堆积,进而造成基体中增强相颗粒分布不均。以(4)方式进行颗粒预置,颗粒被离散地固定在各盲孔中,加工时就不会发生增强颗粒的推移,因此其增强相分布最为均匀。但由于(2)、(3)、(4)三种预置方法的工作量都很大,不适合实际生产应用中推广。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解决FSP应用到金属基复合材料的制备上,需将增强相预置在待加工件中,导致待加工件在加工过程中,发生颗粒的飞溅及推移,使得增强相分布不均的问题,提供一种中空送料摩擦头及金属材料表面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的摩擦头包括搅拌摩擦体和辅助送料装置,搅拌摩擦体由上圆柱体和下圆柱体组成,所述上圆柱体和下圆柱体上下设置且制成一体,所述上圆柱体的直径小于下圆柱体的直径,上圆柱体的外表面上设有夹持面,所述下圆柱体的下端面为外边缘高于中心的凹形轴肩面,所述上圆柱体和下圆柱体沿轴线设有孔道,所述孔道由上至下分为三段,分别为上孔道、中孔道和下孔道,上孔道的内径与下孔道的内径相同,中孔道的内径小于上孔道的内径,所述下圆柱体上沿径向设有一横向通孔,横向通孔与下孔道相通,所述横向通孔的两端分别设有与横向通孔同轴且相通的轴承凹槽,增强相添加装置由遥控微型电动机、转轴、两个转动轴承和数个扇叶组成,所述转轴设置在横向通孔中,转轴的两端分别设置在两个转动轴承中,每个轴承凹槽装有一个转动轴承,数个扇叶位于下孔道中,且数个扇叶均布安装在转轴上,转轴的输入端与遥控微型电动机的输出轴连接,遥控微型电动机固装在下圆柱体的外表面上。
本发明的方法是通过以下步骤实现的:
步骤一、确定摩擦头的几何尺寸:根据待处理工件一次表面复合材料化的宽度确定摩擦头轴肩的直径D,摩擦头轴肩的直径D与一次表面复合材料化的宽度相等,确定下孔道3-3的内径为0.5D~0.25D,凹形轴肩面的外边缘比凹形轴肩面的中心高0.1mm~1mm;
步骤二、添加增强相颗粒:向上孔道加入增强相颗粒,将上孔道填满;
步骤三、调整摩擦头的倾斜角:调整摩擦头的倾斜角即摩擦头的中心轴线与待处理工件法线的夹角,调整该夹角为0°~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哈尔滨工业大学,未经哈尔滨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087902.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带旋钮的机械手控制器
- 下一篇:一种工具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