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过渡金属掺杂式α-Fe2O3纳米棒阵列的制备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1210087299.X | 申请日: | 2012-03-29 |
| 公开(公告)号: | CN102610394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7-25 |
| 发明(设计)人: | 董立峰;刘春廷 | 申请(专利权)人: | 青岛科技大学 |
| 主分类号: | H01G9/042 | 分类号: | H01G9/042;H01G9/20;H01M14/00;H01L51/48 |
| 代理公司: | 青岛高晓专利事务所 37104 | 代理人: | 张世功 |
| 地址: | 266061 山东省青***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过渡 金属 掺杂 fe sub 纳米 阵列 制备 方法 | ||
1.一种过渡金属掺杂式α-Fe2O3纳米棒阵列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基底预处理:将选用的基底用丙酮、无水乙醇和去离子水依次分别进行超声波清洗10~30min进行基底预处理,其基底材料包括玻璃、FTO、PET、硅片、钛、铜和锌;
(2)配制明胶溶液:由0.1~0.4mol/L FeCl3.6H2O,3~5wt%的聚乙烯醇(PVA)水溶液和0.1~0.5wt%的HCl溶液混合得明胶溶液;
(3)缓冲层制备:采用甩胶、印刷、涂抹或浸渍技术将经过预处理的基底上用明胶溶液制备形成α-Fe2O3缓冲层,然后在箱式电阻炉内采取分步升温的方式,从室温到150℃,升温速度是1~10℃/min,之后以1~5℃/min升温至300~600℃,再在300~600℃时烧结1~5小时,制得基底α-Fe2O3缓冲层;
(4)配制反应液:将0.1~0.4mol/L FeCl3.6H2O和1.0~1.5mol/LNaNO3溶解在20mL体积比为3∶3~7的HCl溶液与乙醇的混合溶液中制得反应液;
(5)将步骤(3)所得基底α-Fe2O3缓冲层放入聚四氟乙烯内衬高压釜中,并将步骤(4)制备的反应液倒于高压釜中,拧紧高压釜盖;
(6)将步骤(5)中的高压釜放入电热恒温鼓风干燥箱中70~120℃保温干燥1~6小时,得反应产物;
(7)将步骤(6)所得反应产物在箱式电阻炉内采取分步升温的方式烧结,从室温到150℃,升温速度是1~10℃/min,之后以1~5℃/min升温至300~600℃,然后在300~600℃时烧结1~5小时,制得α-Fe2O3纳米棒阵列;
(8)将步骤(7)制得的α-Fe2O3纳米棒阵列采用固相烧结扩散法进行过渡金属掺杂,在箱式电阻炉内对电极采取分步升温的方式,从室温到400℃,升温速度是1~10℃/min,保温2小时,之后以1~3℃/min升温至600~1200℃固相烧结扩散处理20~40分钟,即得掺杂过渡金属离子的α-Fe2O3纳米棒阵列。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过渡金属掺杂式α-Fe2O3纳米棒阵列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对α-Fe2O3纳米棒阵列进行过渡金属掺杂或采用液相化学反应,先配制0.001~0.05g/mL掺杂过渡金属离子的乙醇溶液20~30mL;再将步骤(7)所得具有α-Fe2O3纳米棒阵列的基底放入聚四氟乙烯内衬高压釜中,并将过渡金属离子的乙醇溶液转移到其中并拧紧高压釜盖,放入电热恒温鼓风干燥箱中70~120℃保温干燥4~6小时;然后,依次采用去离子水和无水乙醇清洗后放入烘箱40~80℃下干燥6~12小时,即得掺杂过渡金属离子的α-Fe2O3纳米棒阵列。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过渡金属掺杂式α-Fe2O3纳米棒阵列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选过渡金属元素掺入的金属盐是Sn4+、Sn2+、Ti4+、Mn2+、Cu2+、Cu+和Zn2+过渡金属离子的盐酸盐、硝酸盐和硫酸盐中的一种或二种以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青岛科技大学,未经青岛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087299.X/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