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siRNA微乳载体及其制备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210087244.9 | 申请日: | 2012-03-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2805726A | 公开(公告)日: | 2012-12-05 |
发明(设计)人: | 胡晋红;彭程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军医大学 |
主分类号: | A61K9/107 | 分类号: | A61K9/107;A61K48/00;A61K47/34 |
代理公司: | 上海元一成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1268 | 代理人: | 赵青 |
地址: | 200433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sirna 载体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药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可将特定疾病相关基因的siRNA包封于其中的经皮转运系统——siRNA微乳载体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基因治疗是疾病治疗理念、技术和方法中的重大突破,其中RNA干扰现象的发现及siRNA的应用为基因治疗提供了新的手段,也丰富了基因药物开发的内容。RNA干扰(RNA interfering,RNAi)现象是由与靶基因序列同源的双链RNA(double-stranded RNA,dsRNA)裂解成由21~25个核苷酸组成的小干扰RNA(small interfering RNA,siRNA)而引发的广泛存在于生物体内的序列特异性基因转录后的沉默过程(参见文献①Hannon GJ.RNA interferences.Nature.2002Jul 11;418(6894):244-51.②Dykxhoorn DM,Novina CD,Sharp P.Killing the messenger:Short RNAs that silence gene expression.Nat Rev Mol Cell Biol.2003Jun;4(6):457-67.)。目前RNAi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基因功能研究领域,而且在疾病治疗领域也日益引起重视。其相对于传统药物和抗体治疗的优势在于:(1)siRNA设计远比一个化学药物或抗体药物的设计合成制备周期要短,因为所有siRNA药物的合成路线是一样,而每一个化学药物都有其特殊性;(2)siRNA药物可靶向任何一个基因,包括药物或抗体不能靶向的基因或蛋白;(3)其对致病基因的高特异性也是传统药物无法相比的;(4)因为所有siRNA具有相似的化学结构,其药代动力学特点是相似的,不需要专门的研究。因此RNAi技术可以大大简化药物研发过程,基于以上优点,可以看到以siRNA作为治疗手段的前景诱人,许多科研机构在致力于研究siRNA药物,甚至一些公司已经开始开发这类药物,并进入I期或II期临床实验或临床前实验,目前的siRNA药物主要是针对黄斑变性、病毒(如HIV)感染,炎症性疾病(如哮喘)及肿瘤等,涉及的基因主要有VEGF、VEGFR、IL4R等(Liu G,Wong-Staal F,Li QX.Development of new RNAi therapeutics.Histol Histopathol.2007 Feb;22(2):211-7.)。siRNA用于科研或药物研发,其给药方式一般为整体给药,如静脉注射,或局部给药,如皮内、皮下注射,吸入、滴入。siRNA治疗学面临的主要问题是给药方法问题,几家RNAi治疗学公司正在通过开发复合给药系统发展siRNA治疗学。第一类RNAi技术治疗学方法是将siRNA直接应用到病变的部位。例如,Sirna公司的先导siRNA分子就是直接注射到眼部,用以治疗年龄相关的黄斑退化症;位于麻省剑桥市的Alnylam制药公司是将siRNA直接吸入肺部,治疗呼吸道合胞体病毒感染。据Sirna(旧金山)公司负责科研工作的副总裁Berry Pollisk讲道:“核酸治疗学还是一种理想中的治疗方法,最终还有待去实现。咎其原因,完全是由于对给药系统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对这个问题的重要性也没有作出准确的判断。”麻省理工大学医学院专门从事RNAi研究的Philip D.Zamore说,“我们对RNAi治疗学中的药物输送系统问题保持一种乐观的态度。向肺部给药很有希望,但如果想向肺部以外的其他器官或组织给药,那还需要做很多工作。如果你已经能将RNAi输送到肝脏和肺脏,并不意味着就完成了RNAi给药方法研究的使命,因为不同组织和器官的给药方法不同,所需要的辅助材料和药物载体也不同。有好多人患有不同的组织和器官疾病,意味着需要很多的给药系统和方法。”(张殿增(编译),RNAi技术产业化最新动向.生物技术世界,2007,(1))
因此,siRNA作为药物用于治疗主要的瓶颈问题主要是:一个是稳定性的问题,siRNA非常容易被环境中的核酸酶水解而失去活性;另一个是转运问题,目前用于局部基因敲除的siRNA经常采用皮下注射或靶器官注射,但这些方法不方便真正应用于临床,只能用于科研中的动物给药。目前对于siRNA药物研发,还没有经皮给药的给药模式,因为缺乏经皮给药的转运系统。
目前尚无文献报道一种能够有利于保护siRNA的稳定性,又要有利于其顺利透过皮肤或粘膜的siRNA载体。
发明内容
本发明拟在研究一种将siRNA包封于其中,能够实现经皮转运的载体,同时解决siRNA的稳定性和经皮或经粘膜的转运问题。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军医大学,未经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军医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087244.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