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半导体器件无效
申请号: | 201210085683.6 | 申请日: | 2010-05-31 |
公开(公告)号: | CN102637729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8-15 |
发明(设计)人: | 舛冈富士雄;工藤智彦 | 申请(专利权)人: | 新加坡优尼山帝斯电子私人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L29/08 | 分类号: | H01L29/08;H01L29/423;H01L29/78 |
代理公司: | 隆天国际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72003 | 代理人: | 赵根喜;冯志云 |
地址: | 新加坡*** | 国省代码: | 新加坡;SG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半导体器件 | ||
1.一种半导体器件,其特征在于,具备:第1导电型第1硅柱、包围该第1导电型第1硅柱的侧面的第1绝缘体、及包围该第1绝缘体的栅极;
在所述第1硅柱的下部具备有第2硅柱,在所述第1硅柱的上部具备有第3硅柱;
并且,半导体器件由以下区域所构成:
第2导电型高浓度杂质区域,形成于所述第2硅柱;
第2导电型高浓度杂质区域,形成在除所述第3硅柱的与第1硅柱的接触面以外的面;以及
第1导电型杂质区域,由形成于所述第3硅柱的第2导电型高浓度杂质区域所包围;
而形成在除所述第3硅柱的与第1硅柱的接触面以外的面的第2导电型高浓度杂质区域是圆柱;
而形成于所述第3硅柱的第1导电型杂质区域的长度较从形成于第3硅柱的底部的第2导电型高浓度杂质区域延伸的空乏层还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半导体器件,其特征在于,形成于所述第3硅柱的属于源极的第1导电型杂质区域的长度Ls与直径Ts为以下关系式
[数式4]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半导体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1硅柱为高电阻区域,形成于所述第2硅柱的第1导电型杂质区域为高电阻区域,所述第3硅柱的第1导电型杂质区域为高电阻区域。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半导体器件,其特征在于,形成于所述第2硅柱的第1导电型杂质区域与所述第3硅柱的第1导电型杂质区域的直径较所述第1硅柱的直径还大。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半导体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1硅柱为高电阻区域或第1导电型杂质区域,形成于所述第2硅柱的第1导电型杂质区域为包含1×1018/cm3以下的杂质浓度区域的第2导电型杂质区域,所述第3硅柱的第1导电型杂质区域为包含1×1018/cm3以下的杂质浓度区域的第2导电型杂质区域。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半导体器件,其特征在于,形成于所述第2硅柱的第2导电型杂质区域与所述第3硅柱的第2导电型杂质区域的直径较所述第1硅柱的直径还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新加坡优尼山帝斯电子私人有限公司,未经新加坡优尼山帝斯电子私人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085683.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用于制油的生物质合成气正压净化系统
- 下一篇:一种改进的放焦装置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