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汽车衡有效
申请号: | 201210085300.5 | 申请日: | 2012-03-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2620801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8-01 |
发明(设计)人: | 朱斌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捷力衡器制造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G19/02 | 分类号: | G01G19/02;G01G21/16 |
代理公司: | 北京同辉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57 | 代理人: | 王道川;刘洪勋 |
地址: | 430070 湖北***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汽车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衡器,特别涉及一种汽车衡。
背景技术
在现有技术中,汽车衡秤体大多采用横向单板结构,提高机械强度的办法只是增加端板厚度。根据材料力学原理,单纯增加端板厚度,机械强度的提高并不明显;另一方面,单板式横梁由于不能形成闭合区域,传感器本体及导线无法通过结构本身加以保护,很难实现防鼠、传感器防作弊及防冲撞的保护,在秤体防翘头方面,现有的办法是将传感器受力点外移,但传感器的受力状态发生改变,会影响传感器线性输出特性,而且秤体在生产和运输过程中任意叠放会让传感器发生物理接触从而对传感器造成损坏。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防鼠患、防传感器作弊、防冲撞以及利用少量钢材就能提高秤体机械强度从而防止在称重过程中翘头的汽车衡。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汽车衡,包括秤体、传感器主体,所述横梁为箱型结构,在所述箱型结构内设有传感器安装板,所述传感器主体安装在所述传感器安装板下面,所述箱型结构的下底面开设有传感器安装孔,所述传感器主体通过所述传感器安装孔与外界连接,传感器主体通过所述传感器安装孔与地基板接触。
上述的汽车衡,所述秤体包括主秤体和副秤体,在所述副秤体一侧面的横梁上设置有搭接梁,所述搭接梁伸入所述主秤体横梁内。
上述的汽车衡,在所述横梁内还设置有隔板,所述隔板为两块,所述两块隔板之间的距离大于等于所述搭接梁的宽度,在所述隔板间横向设置有支撑板,所述搭接梁搭接在所述支撑板上,所述搭接梁通过连接螺栓固定在所述隔板之间。
上述的汽车衡,在所述搭接梁与支撑板之间设有力点板,所述力点板距离所述主秤体边缘的距离大于等于所述传感器主体与所述主秤体边缘之间的距离。
上述的汽车衡,在所述隔板上还设置有穿线孔。
上述的汽车衡,还包括连接件,所述连接件设置在所述传感器主体和所述地基板之间。
上述的汽车衡,所述连接件位于所述传感器安装孔内,所述连接件和所述传感器安装孔之间的最大距离小于等于1cm。
上述的汽车衡,还包括筋板,所述筋板设置在所述横梁的内顶和靠近所述秤体一侧的内侧面上。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结构新颖,在耗费同样多的钢材的前提下,提高秤体横向强度30%以上,同时借助结构内空的扩展,增加防翘头结构及防鼠患结构,而且保证了传感器主体在安装及运输过程中不承受外力力,从而影响传感器主体的工作特性,按设备的正常使用年限10年计,本发明可为使用一台该型产品的客户节约数万元。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汽车衡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汽车衡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汽车衡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中:1-传感器主体,2-横梁,3-传感器安装孔,4-传感器安装板,5-地基板,601-主秤体,602-副秤体,7-搭接梁,8-隔板,9-支撑板,10-力点板,11-穿线孔,12-连接件,13-筋板。
具体实施方式
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说明:
如图1所示,汽车衡,包括秤体、传感器主体1,所述横梁2为箱型结构,在所述箱型结构内设有传感器安装板4,所述传感器主体1安装在所述传感器安装板4下面,所述箱型结构的下底面开设有传感器安装孔9,所述传感器主体1通过所述传感器安装孔3与外界连接传感器主体1通过所述传感器安装孔3与地基板5接触,横梁2可由一根U型钢梁与秤体面板焊接后形成箱型梁结构,箱型结构的横梁2具有传统的横梁2不能达到的机械强度,根据材料力学梁的受力原理,计算传统的20mm厚、Q235材质钢板,高360mm的抗弯模量:
W1=B×H2/6=20×3602/6=432000mm3
而采用哪怕仅6mm厚、Q235材质钢板成型的高360mm、底宽230的箱型结构钢梁,其抗弯模量为:
W2=2×B×H2/6+250×B×(H/2)
=2×6×3602/6+6×230×180=507600mm3
比较W1、W2可以发现:后者是前者的1.175倍,前者截面为20×360=7200mm2,后者截面为6×(360+360+230)=5700mm2,后者是前者的0.792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捷力衡器制造有限公司,未经武汉捷力衡器制造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085300.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