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行星锥环变速器无效
申请号: | 201210085217.8 | 申请日: | 2012-03-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3322144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9-25 |
发明(设计)人: | 李青山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青山 |
主分类号: | F16H3/76 | 分类号: | F16H3/7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16023 辽宁省大连***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行星 变速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变速器,尤其适用于车辆的三档单排行星齿轮变速装置与锥环无级变速装置直列配置的行星锥环变速器。
背景技术
美国专利US1709346中阐述了一种平行轴相互倒置锥利用锥间环传递动力和变速的锥环无级变速装置。为实现装置的正反输出转动和结构紧凑,常有简单单行星排与其配套使用。随着现代工业的发展,有些领域对变速装置的体积、重量、变速比覆盖范围都提出较高要求。比如有些车辆,要求变速装置的体积小、重量轻、变速比覆盖范围大,以满足整车动力性、经济性的要求。仅靠锥环变速装置本身的调整,可以实现变速比覆盖范围的要求,但体积、重量将明显增大。简单的单行星排可以实现正反输出转动的要求,但很难同时满足整车动力性、经济性的要求。
发明内容
从整车动力性、经济性的要求看,车辆在低速时应有较好的驱动性,高速时应有较好的行驶性。如果单排行星齿轮在提供倒档的同时,可提供至少两个前进档,配合锥环无级变速装置的优化就基本可以满足车辆在低速时有较好的驱动性,高速时有较好的行驶性的要求,同时满足整个变速装置体积小、重量轻、变速比覆盖范围大的要求。
本发明是提供一种具有两个前进档和一个倒档的三档单排行星齿轮变速装置与锥环无级变速装置直列配置的变速器。当车辆在低速需要有较好的驱动性时,三档单排行星齿轮变速装置前进低速档与锥环无级变速装置匹配使用;当车辆在高速时需要有较好的行驶性时,三档单排行星齿轮变速装置前进高速档与锥环无级变速装置匹配使用;当车辆需要倒车时,三档单排行星齿轮变速装置倒档与锥环无级变速装置匹配使用。
三档单排行星齿轮变速装置与锥环无级变速装置直列配置。按需要,三档单排行星齿轮变速装置既可直列配置在锥环无级变速装置输入轴端,也可直列配置在锥环无级变速装置输出轴端。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既满足整车动力性、经济性的要求,也满足了变速装置体积小、重量轻、变速比覆盖范围大的要求。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图1是三档单排行星齿轮变速装置直列配置在锥环无级变速装置输入轴端的配置图。
图2是图1三档单排行星齿轮变速装置的放大图。
图3是三档单排行星齿轮变速装置直列配置在锥环无级变速装置输入轴端的另一种配置图。
图4是三档单排行星齿轮变速装置直列配置在锥环无级变速装置输出轴端的配置图。
图5是三档单排行星齿轮变速装置直列配置在锥环无级变速装置输出轴另一端的配置图。
图6是另一三档单排行星齿轮变速装置直列配置在锥环无级变速装置输出轴端的配置图。
图7是图6三档单排行星齿轮变速装置的放大图。
图8是图7三档单排行星齿轮变速装置另一实现形式。
图中1.太阳轮;2.行星轮3.行星轮架;4.齿圈;5.输出轴;6.离合器;7.离合器;8.离合器;9.离合器;10.环;11.主动锥;12.从动锥;13.主减速小齿;14.主减速大齿;15.差速器;16.齿毂;17.齿圈;18.齿毂;19.齿毂;20.齿毂;21.齿毂;22.齿圈;23.齿毂。
具体实施方式
图中方虚框内为三档单排行星齿轮变速装置示意图,圆虚框内为差速器示意图,锥环无级变速装置示意图由主动锥11、环10和从动锥12组成,主减速器由主减速小齿13和主减速大齿14组成。
图1-5中所示三档单排行星齿轮变速装置工作原理是:动力由太阳轮1输入,由输出轴5输出。通过操控4个离合器6、7、8、9,实现各档位。空档:4个离合器皆为分离状态。前进低速档:离合器6、8为接合状态,离合器7、9为分离状态。前进高速档:离合器6、7为接合状态,离合器8、9为分离状态,此时速比为1∶1。倒档:离合器7、9为接合状态,离合器6、8为分离状态.
图6-8中所示三档单排行星齿轮变速装置工作原理是:动力由太阳轮1输入,由输出轴5输出。通过操控2个齿圈17、22实现各档位。齿圈17、22可分别控制在图示的左侧、中侧、右侧三个位置,图中状态是齿圈17、22分别处在中侧。空档:齿圈17位于左侧位置,齿圈22位于任意位置。前进低速档:齿圈17位于右侧位置,齿圈22位于右侧位置。前进高速档:齿圈17位于中侧或右侧位置,齿圈22位于左侧位置,此时速比为1∶1。倒档:齿圈17位于中侧位置,齿圈22位于中侧位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青山,未经李青山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085217.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水表接头由拧螺母护套
- 下一篇:用于软性印刷电路板的检查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