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煤低温热解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1210085143.8 | 申请日: | 2012-03-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2618304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8-01 |
发明(设计)人: | 苏忠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忠 |
主分类号: | C10B47/44 | 分类号: | C10B47/44;C10B53/08;C10B57/14 |
代理公司: | 长春菁华专利商标代理事务所 22210 | 代理人: | 张伟 |
地址: | 130021 吉*** | 国省代码: | 吉林;2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温热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煤加热裂解技术领域,具体是涉及一种煤低温热解装置。
背景技术
煤加热裂解(煤干馏、煤热解)是煤化工的重要过程之一。其是指煤在隔绝空气条件下加热、分解,生成焦炭(或半焦)、煤焦油、粗苯、煤气等产物的过程。按加热终温的不同,可分为三种:900~1100℃为高温热解(高温干馏),即焦化;700~900℃为中温热解;500~600℃为低温热解。
目前,煤低温热解一般采用固体热载体内热式的方法。该方法首先是将初步预热的小块原料煤同催化剂在给料器内混合。然后,从给料器出来的煤块和催化剂进入反应器内,并且在500~600℃环境下进行气固分离,得到半焦和挥发物。该挥发物占煤样质量的分数称为挥发份产率或简称为挥发份。半焦重新送入反应器进行热解反应,以得到更高的油气转化率。挥发物在催化剂的作用下发生裂解,然后要分别经过除尘、冷凝和冷却的处理,并最终回收得到油类和煤气。最后,将回收到的油类送入分离塔中,经过加热后,在100~600℃范围内的不同温度下进行分离处理,最终分别得到汽油、柴油等多种产物。
上述技术方案存在以下的缺点:
首先,反应器中生成的热烟气中包含挥发物和粉尘,该烟气需要经过除尘装置进行除尘处理,以得到较为纯净的挥发物。由于温度较高的烟气在除尘处理过程中将发生温度下降,于是就导致挥发物中的油类与粉尘凝结在一起,黏着在除尘装置等后处理设备上。时间稍久就会导致后处理设备发生管道堵塞,由于油类粘性很高,不容易清理,进而严重影响生产。
另外一方面,从反应器中出来的热烟气,在除尘处理后需要进行冷凝和冷却的处理。然后再将得到的油类送入分离塔,加热升温至550-600℃左右,以进行分离处理。这种二次加热导致油类的分离处理所需耗费的时间增多,二次加热的过程中也必然耗费大量的、日益紧缺的能源材料。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煤低温热解装置容易发生管道阻塞,生产效率低下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无需二次加热节能环保的,不容易发生管道阻塞生产效率高的,煤低温热解装置。
本发明解决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煤低温热解装置,其特征在于,按照反应先后顺序依次包括:给料器,反应器,除尘器,以及分离塔;所述给料器用来向所述反应器提供原料煤块;所述反应器用来对原料煤块进行热解处理;所述除尘器用来对所述反应器热解生成的挥发物进行除尘处理,所述除尘器在工作过程中保持加热;所述分离塔用来对经过除尘处理的挥发物进行分离处理。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除尘器在工作过程中保持加热的温度为550-600℃。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给料器,所述反应器,所述除尘器的外壁分别设有可流通加热气流的加热层。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除尘器包括加热装置,除尘装置,以及回收装置;
所述加热装置用来对所述反应器中生成的烟气进行加热;
所述除尘装置用来基本除去所述烟气中粒径在100微米以上的粉粒;
所述回收装置,在烟气流动方向上,依次包括并列设置的第一旋风除尘器和第二旋风除尘器;所述第一旋风除尘器可过滤掉所述烟气中粒径在大于10微米的粉粒;所述第二旋风除尘器可过滤掉所述烟气中粒径不超过5微米的粉粒。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给料器内设有:可将原料煤块输送至所述反应器中的送料装置;以及连通至所述反应器内部的,用来吹送催化剂的催化剂喷管。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反应器内设有至少两个输送轴,每个输送轴上焊接有多个螺旋叶片;所述螺旋叶片可随所述输送轴旋转,进行物料的推送;所述反应器底部的形状适合所述螺旋叶片推送物料。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给料器与所述反应器之间的连接位置,以及所述反应器与所述除尘器之间的连接位置,其连接方式分别为迷宫密封。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给料器与所述反应器之间的连接位置,以及所述反应器与所述除尘器之间的连接位置,其连接方式分别为微负压密封。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本发明的煤低温热解装置,其反应器中生成的热烟气在除尘器中不会发生降温,于是烟气中的油类也就不会发生冷凝。本发明的煤低温热解装置不容易发生管道堵塞,可以稳定高效的进行煤低温热解的生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忠,未经苏忠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085143.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