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液力联接装置,特别是液力变矩器有效
申请号: | 201210085057.7 | 申请日: | 2012-03-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2758899A | 公开(公告)日: | 2012-10-31 |
发明(设计)人: | M·克拉姆;M·维尔阿赫欧斯基;M·罗斯纳;J·祖道;E·瓦克;R·费尔德豪斯;R·法梅巴赫 | 申请(专利权)人: | ZF腓特烈斯哈芬股份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H45/02 | 分类号: | F16H45/02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金杜律师事务所 11256 | 代理人: | 苏娟 |
地址: | 德国腓特*** | 国省代码: | 德国;DE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联接 装置 特别是 液力变矩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液力联接装置,特别是液力变矩器,包括:以流体填充的或能以流体填充的壳体装置;可与壳体装置围绕旋转轴线旋转的泵轮;设置在壳体装置中的涡轮;锁止离合器,其包括与壳体装置联接以围绕旋转轴线旋转的第一摩擦面结构和与输出部件联接以围绕旋转轴线旋转并且能与第一摩擦面结构摩擦接合的第二摩擦面结构;在锁止离合器和输出部件间的转矩传递路径上的第一扭矩减振器装置以及第二扭转减振器装置,第一扭转减振器装置具有与第二摩擦面结构联接以围绕旋转轴线共同旋转的第一输入区域和可克服第一阻尼元件装置的作用相对于第一输入区域围绕旋转轴线旋转的第一输出区域,第二扭转减振器装置具有与第一输出区域联接以围绕旋转轴线共同旋转的第二输入区域和可克服第二阻尼元件装置的作用相对于第二输入区域围绕旋转轴线旋转且与输出部件联接以围绕旋转轴线共同旋转的第二输出区域,其中,第一扭转减振器装置和第二扭转减振器装置沿旋转轴线的方向依次设置。
背景技术
由DE102008057647A1已知一种被构造为液力变矩器形式的液力联接装置,其中在锁止离合器和起输出件作用的输出轴毂之间的转矩传递路径上设有两个沿轴向和沿径向分级的扭转减振器装置,该扭转减振器装置分别具有唯一的扭矩减振器。径向外侧的第一扭转减振器装置的输出区域通过集成的结构与在轴向上错开的第二扭转减振器装置的输入区域联接。也提供了第一扭转减振器输出区域的次级侧的盖盘元件朝径向内侧延伸并且通过其径向内侧的区域不仅提供第二扭转减振器装置的输入区域,还提供该第二扭转减 振器装置初级侧的一部分。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液力联接装置,其具有轴向错开且相互并排的两个扭转减振器装置,这两个扭转减振器装置可以在优化结构空间利用的情况下通过简单的方式相互联接以传递转矩。
根据本发明,所述目的通过一种液力联接装置,特别是液力变矩器实现,其包括:以流体填充或能以流体填充的壳体装置;可与壳体装置围绕旋转轴线旋转的泵轮;设置在壳体装置中的涡轮;锁止离合器,其具有与壳体装置联接以围绕旋转轴线旋转的第一摩擦面结构和与输出部件联接以围绕旋转轴线旋转且与第一摩擦面结构建立摩擦接合的第二摩擦面结构;在锁止离合器和输出部件间的转矩传递路径上的第一扭矩减振器装置以及第二扭转减振器装置,该第一扭转减振器装置具有与第二摩擦面结构联接以围绕旋转轴线共同旋转的第一输入区域和可克服第一阻尼元件装置的作用相对于第一输入区域围绕旋转轴线旋转的第一输出区域,所述第二扭转减振器装置具有与第一输出区域联接以围绕旋转轴线共同旋转的第二输入区域和可克服第二阻尼元件装置的作用相对于第二输入区域围绕旋转轴线旋转且与输出部件联接以围绕旋转轴线共同旋转的第二输出区域,其中第一扭转减振器装置和第二扭转减振器装置沿旋转轴线的方向相互接续地设置。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案,在此还规定,至少一个扭转减振器装置包括至少两个相互沿径向分级且沿轴向基本上对齐地设置的扭转减振器,其中,第一扭转减振器包括第一初级侧以及可克服阻尼元件装置的第一阻尼元件单元的作用围绕旋转轴线相对于第一初级侧旋转的第一次级侧,以及第二扭转减振器包括与第一次级侧一起提供扭转减振器装置的中间配重装置的第二初级侧和可克服阻尼元件装置的第二阻尼元件单元的作用相对于第二初级侧围绕旋转轴线旋转的第二次级侧,其中第一扭转减振器沿径向设置于第二扭转减振 器的外部,以及其中所述至少一个扭转减振器装置在沿径向位于第一阻尼元件单元和第二阻尼元件单元之间的区域内与另外的扭转减振器装置联接。
通过在根据本发明的液力联接装置的设计方案中扭转减振器装置中的至少一个已经包括两个串联作用的扭转减振器,因而设有总共至少三个串联作用的扭转减振器,由于在相对较小的弹性刚度下允许在输出部件和锁止离合器之间相对较大的相对转角,在锁止离合器和输出部件之间的转矩传递路径上提供的去耦质量得以改善。通过将至少一个扭转减振器装置(该扭转减振器装置被构造具有两个扭转减振器)联接在两个阻尼元件单元之间的径向区域内,对于其他部件可以利用相对于这个径向联接区域在径向外侧或径向内侧的结构空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ZF腓特烈斯哈芬股份公司,未经ZF腓特烈斯哈芬股份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085057.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热交换器
- 下一篇:视频智能型多功能粮食扦样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