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二点委夜蛾的高效应急防治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210084353.5 | 申请日: | 2012-03-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2640685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8-22 |
发明(设计)人: | 李立涛;马继芳;许昊;刘磊;韩金魁;姜京宇;李建华;甘耀进;董志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董志平 |
主分类号: | A01G13/00 | 分类号: | A01G13/00;A01N57/14;A01N47/38;A01N61/00;A01P7/0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050035 河北省石家庄市***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二点委 夜蛾 高效 应急 防治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农业害虫的防治方法,特别是涉及一种二点委夜蛾的高效应急防治方法。
背景技术
二点委夜蛾[Athetis lepigone(M?schler,1860)]是我国夏玉米产区新发生的一种农业害虫。
据有关资料记载,国内最早于2005年7月在河北省石家庄地区发现二点委夜蛾危害夏玉米苗,钻蛀茎基部,导致幼苗枯心萎蔫死亡,或咬断玉米根,导致倒伏,造成严重的缺苗断垄,这在国内属于首次报道。据报道,2010年二点委夜蛾在河北省中南部夏玉米区普遍发生,2011年在河北、河南、山东、山西、安徽、江苏等省暴发,发生面积达3000多万亩,少数地块补种或毁种,是近年玉米生产中少见的严重虫害。
据报道,二点委夜蛾成虫喜欢在荫蔽潮湿处活动并产卵,幼虫也喜欢在荫蔽潮湿处活动并危害作物幼苗。近几年,黄淮海夏玉米产区普遍实现了小麦机械化收割、夏玉米贴茬播种等,小麦收割后的秸秆直接散落到田间,为二点委夜蛾的发生和危害提供了大面积有利的适生环境。
该害虫群体大、对农作物危害重。1头雌虫能产卵300~500粒,田间一株玉米苗周围有的可多达20头幼虫,该虫主要啃食玉米幼芽,钻蛀玉米心叶,破坏生长点,为害1株产量损失1株。该害虫隐蔽性强,低龄幼虫在麦秸覆盖下,很难被发现;另外,该害虫为害速度较快,高龄幼虫食量变大,开始暴食,且可群聚为害,在短时间内即可造成严重的死苗现象,且一般的喷药或撒毒土等很难穿过厚厚的麦秸触杀害虫。目前,急需一种高效、速效的防控手段,本发明的目的也在于此。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针对二点委夜蛾的高效应急防治方法,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步骤来实现的:
步骤一、 化学防治:采用辛硫磷和茚虫威混配用于田间灌药,其中辛硫磷和茚虫威的重量比是6~40:1,优选6~25:1,最优选 15:1;所述茚虫威可以为30%的茚虫威乳油,所述辛硫磷可以为40%的辛硫磷乳油;
步骤二、 田间麦秸的处理:灌药同时将田间麦秸反复压入药水中浸透。每亩麦茬玉米田的施药量通常为500~1500mL。
此外,在本发明的一种针对二点委夜蛾的高效应急防治方法中,还可以在化学防治步骤中增加黄腐植酸,其具体是通过如下步骤来实现的:
步骤一、 化学防治:采用辛硫磷、黄腐植酸与茚虫威混配用于田间灌药,其中辛硫磷、黄腐植酸和茚虫威的重量比是6~40:10~50:1,优选6~25:10~20:1,最优选 15:20:1;所述茚虫威可以为30%的茚虫威乳油,所述黄腐植酸为80%含量的黄腐植酸棕黄色粉末,所述辛硫磷可以为40%的辛硫磷乳油;
步骤二、 田间麦秸的处理:灌药同时将田间麦秸反复压入药水中浸透。每亩麦茬玉米田的施药量通常为500~1500mL。
由于黄淮海地区通常是在夏天收割小麦后即开始播种玉米,由于小麦收割后的秸秆直接散落到田间,为二点委夜蛾的发生和危害提供了大面积有利的适生环境;本发明通过将田间麦秸反复压入药水中浸透,可以防止二点委夜蛾幼虫随着麦秸向上爬行并飘起,躲避药水淹没触杀,可明显提高药效。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该方法防治具有速效和高效性,24h的防治效果即可达90%以上,7天后的防效依然在90%以上;该方法用药量降低,费用减少,方法简单易操作;本方法还结合了人工物理的防治措施,提高了防治效果,实现了高效、速效的防治目的。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发明,并使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实施例1:
试验地点:石家庄藁城县增村。
品种:夏玉米供试品种为郑单958。
试验时间:2011年7月5日。
试验地块土壤为壤土,肥力中等。
试验处理: 共如下6个处理:
A.40%辛硫磷乳油1000mL/亩灌药,踩压麦秸;
B.40%辛硫磷乳油1000 mL/亩灌药,不踩压麦秸;
C.30%茚虫威80mL/亩灌药,踩压麦秸;
D.40%辛硫磷乳油500 mL +30%茚虫威40mL/亩灌药,踩压麦秸;
E. 不用药灌溉,踩压麦秸对照;
F. 未处理对照。
每个小区100m2,重复3次。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董志平,未经董志平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084353.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