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电热水器恒温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1210084202.X | 申请日: | 2012-03-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3363157A | 公开(公告)日: | 2013-10-23 |
发明(设计)人: | 邓深远 | 申请(专利权)人: | 邓深远 |
主分类号: | F16K11/20 | 分类号: | F16K11/20;F16K31/6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50008 河南省郑州***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热水器 恒温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电热水器设备,具体是一种电热水器恒温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的电热水器是利用手动混水阀手动左右调节内部冷热水阀门进行调节,这种手动混水阀使用过程中存在一下缺陷:
1、在调节过程中浪费很多水;
2、手动调节时易炀伤皮肤;
3、水压大小变化时出水的温度也跟着变化,忽冷忽热;
4、用户安装时不方便;
5、另外,采用混水阀,成本较高。
发明内容
针对以上所述,本发明旨在提供一种无需用户手动设定,就能实现恒温出水的电热水器恒温装置。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一种电热水器恒温装置,包括控制系统、三通冷水管和三通热水管,所述三通冷水管和三通热水管由横管连通,靠近所述三通热水管与横管连接处内置冷水感温探头,靠近所述三通热水管三通处热水流出口内置出水感温探头,靠近所述三通热水管与加热内胆连接处设置热水感温探头。
所述电热水器恒温装置还包括加热内胆。
所述三通冷水管和三通热水管三通处分别内置第一步径电机和第二步径电机。
所述内胆一端连接三通冷水管的进冷水口、另一端连接三通热水管的出热水口。
采用本方案的有益效果:本发明的电热水器恒温装置,由于所述三通冷水管和三通热水管由横管连通,靠近所述三通热水管与横管连接处内置冷水感温探头,靠近所述三通热水管三通处热水流出口内置出水感温探头,靠近所述三通热水管与加热内胆连接处设置热水感温探头,当热水感温探头探测到温度高于预设温度时,自动控制系统发出指令启动第一步径电机通过横管注入冷水,降低温度;当冷水感温探头探测到温度低于或等于预设温度时,自动控制系统发出指令关闭第一步径电机;当出水感温探头探测到温度低于或高于预设温度时,自动控制系统发出指令启动第一步径电机和第二步径电机注入热水或冷水。
综上可知,采用本技术方案的电热水器具有温度恒定,使用方便的有益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发明的一种电热水器恒温装置,包括控制系统、加热内胆、三通冷水管1和三通热水管2,所述三通冷水管和三通热水管通过横管3连通,横管通过接口13封闭扣合,靠近所述三通热水管2与横管3连接处内置冷水感温探头6,靠近所述三通热水管2三通处热水流出口内置出水感温探头7,靠近所述三通热水管2与加热内胆连接处设置热水感温探头8;所述三通冷水管1和三通热水管2三通处分别内置第一步径电机4和第二步径电机5;所述内胆一端连接三通冷水管1的进冷水口9、另一端连接三通热水管2的出热水口10,三通冷水管1的另一端12连接水龙头,三通热水管2的另一端11连接洗浴用花洒。
本发明工作过程描述:当热水感温探头8探测到温度高于预设温度时,自动控制系统发出指令启动第一步径电机4通过横管3注入冷水,降低温度;当冷水感温探头6探测到温度低于或等于预设温度时,自动控制系统发出指令关闭第一步径电机4;当出水感温探头7探测到温度低于或高于预设温度时,自动控制系统发出指令启动第一步径电机4和第二步径电机5注入热水或冷水。
本发明的工作原理:依据用户预设的需求温度,通过冷水感温探头、热水感温探头、出水感温探头、内胆里面水温感温探头以及当前的出水流量、进水流量、所采集的数据传输给电脑芯片,电脑芯片再给第一步径电机和第二步径电机信号指令,电机依据信号指令进行转动的扭距带动水阀门,提供准确的冷热水混水比例,达到恒温和自动调节出水流量的最佳效果。
以上的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描述,并非对本发明的范围进行限定,在不脱离本发明设计精神的前提下,本领域普通工程技术人员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作出的各种变形和改进,均应落入本发明的权利要求书确定的保护范围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邓深远,未经邓深远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084202.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用于在压力下包装饮料的方法和设备
- 下一篇:弹性放射性粒子及植入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