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两板式注塑机的新型锁模油缸结构无效
申请号: | 201210084168.6 | 申请日: | 2012-03-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3317688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9-25 |
发明(设计)人: | 孙晓波;周清华;沈斐 | 申请(专利权)人: | 博创机械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9C45/67 | 分类号: | B29C45/67;F15B15/1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11340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板式 注塑 新型 锁模油缸 结构 | ||
所属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两板式注塑机的新型锁模油缸结构。
背景技术
现有的两板式注塑机的锁模油缸,一种是安装在固定模板前侧,拉杆与锁模油缸活塞杆相连。此种锁模油缸的密封件会承受拉杆的侧向重压,极易出现漏油现象。另外由于结构复杂,难于维修。另一种是安装在移动模板后测,拉杆从锁模油缸中部穿过,不与锁模油缸接触,不存在拉杆侧向重压,漏油风险降低。但因其结构大都做成双活塞杆式结构,活塞杆及活塞连成一体,制造成本太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两板式注塑机的新型锁模油缸结构,此锁模油缸的油缸前盖与油缸体固定在移动模板后侧,将活塞杆做成阶梯状,并且穿过油缸前盖,从而在活塞杆与油缸前盖之间形成油腔A;将活塞杆与活塞连接,从而在活塞杆、油缸前盖、活塞、油缸体之间形成油腔B。油腔A通压力油可推动活塞向前移动,油腔B通压力油可推动活塞向后移动。此方案可将活塞杆与活塞做成分体结构,从而降低成本;同时节省了油缸后盖及其密封件,使成本大大降低。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一种两板式注塑机的新型锁模油缸结构,它包括油缸前盖、活塞杆、油缸体、活塞。通过螺钉将油缸体与油缸前盖固定在移动模板后侧;通过活塞杆穿过油缸前盖,使活塞杆与油缸前盖之间形成油腔A;通过活塞杆与活塞之间固定连接,使活塞杆、油缸前盖、活塞、油缸体之间形成油腔B。通过油腔A通入压力油可推动活塞向前移动;通过油腔B通入压力油可推动活塞向后移动。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1.采用活塞杆与活塞分离的结构,与原有活塞与活塞杆连成一体的结构相比,大大降低了材料与加工成本;
2.节省了油缸后盖及后侧活塞杆,大大降低了成本;
3.节省了油缸后盖及后侧活塞杆结构所需的密封件,大大降低了成本;
附图说明
图1是一种两板式注塑机的新型锁模油缸结构的结构图;
图中标记为:1.油缸前盖;2.活塞杆;3.油缸体;4.活塞。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一种两板式注塑机的新型锁模油缸结构,它包括油缸前盖(1)、活塞杆(2)、油缸体(3)、活塞(4);所述的活塞杆(2)穿过油缸前盖(1),所述的活塞(4)与活塞杆(2)固定连接,所述的油缸前盖(1)与油缸体(3)一起固定在移动模板上。
动作原理:
油缸前盖与油缸体一起固定在移动模板后侧,活塞杆穿过油缸前盖,在活塞杆与油缸前盖之间形成油腔A;活塞杆与活塞之间固定连接,在活塞杆、油缸前盖、活塞、油缸体之间形成油腔B。油腔A通入压力油可推动活塞向前移动;油腔B通入压力油可推动活塞向后移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博创机械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博创机械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084168.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