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交流伺服电机驱动单丝杠导轨直线运动式下料机有效
申请号: | 201210084105.0 | 申请日: | 2012-03-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2632163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8-15 |
发明(设计)人: | 赵升吨;赵仁峰;钟斌;范淑琴;张琦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安交通大学 |
主分类号: | B21D43/13 | 分类号: | B21D43/13 |
代理公司: | 西安智大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61215 | 代理人: | 贺建斌 |
地址: | 710049 陕***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交流 伺服 电机 驱动 单丝 导轨 直线运动 式下料机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金属棒管料的下料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交流伺服电机驱动单丝杠导轨直线运动式下料机。
背景技术
金属棒料的下料广泛存在于冷挤压、模锻、金属链条销、滚动轴承滚子、销子标准件以及轴类件的备料工序中,并且在这些下料工序中,下料数量巨大,例如浙江金华地区的链条之乡每年生产金属链条长度可达上亿米,北京滚针轴承厂每年需要的滚针达上千万个。但目前传统的剪切、锯割、高能切割等下料方法中不同程度的存在材料利用率低、下料力大、生产效率低、能耗高、断面质量差等问题,不符合绿色制造的要求。
传统的下料方法包括车床切断和锯床锯断,这两种下料方法虽然可以获得平整断面,但存在生产效率低,浪费原材料等缺点。为此,后来的工业生产中广泛采用冲床或专用棒料剪切机进行剪切下料的方法,但是普通的剪切下料方法下料力大、能耗大、所下棒料断面呈现明显的马蹄形,为了满足下道工序如冷挤压的要求,不得不在普通的剪切下料后再安排一道车削平整断面的工序,这样就降低了生产效率、浪费了材料、增加了生产成本。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交流伺服电机驱动单丝杠导轨直线运动式下料机,能够获得良好的断面质量,且具有加工范围宽、效率高、质量好、节能的优点。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取如下的技术解决方案:
一种交流伺服电机驱动单丝杠导轨直线运动式下料机,包括驱动机构、动模具下料机构和静模具下料机构;
驱动机构包括交流伺服电机1,交流伺服电机1连接飞轮2,飞轮2和离合器3的输入端相连,离合器3的输出端与滚珠丝杠9相连,滚珠丝杠9通过螺母20连接承载快15,承载块15两端分别连接第一滑块16和第二滑块18,第一滑块16和第二滑块18分别配置在第一导轨17和第二导轨19上,第一导轨17和第二导轨19固定安装在基体21上;
动模具下料机构和静模具下料机构有完全相同的两套,布局于滚珠丝杠9上;
每套动模具下料机构包括有一组对称布局的第一动模具固定套4和第二动模具固定套14,第一动模具固定套4和第二动模具固定套14对称安装在承载块15上,第一动模具固定套4、第二动模具固定套14中分别安装有第一动模具8和第二动模具10;
每套静模具下料机构包括固定支架顶板22,固定支架顶板22固定连接第一固定支架5和第二固定支架11,第一固定支架5、第二固定支架11上面分别安装有第一静模具固定套7、第二静模具固定套12,第一模具固定套7、第二静模具固定套12里面分别安装了第一静模具6和第二静模具13;
第一动模具8、第二动模具10分别与第一静模具6、第二静模具13配合。
所述的交流伺服电机1驱动滚珠丝杠9的下料结构根据不同材质的棒料M进行调速,调速达到5~6m/s。
本发明布局合理的结构设计促使棒管料上微裂纹的稳定扩展,保证断面质量,具有效率高,能耗低,结构紧凑和经济实用等优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主视图。
图2为图1的A-A、B-B剖视图。
图3为图1的K-K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参照图1、图2和图3,一种交流伺服电机驱动单丝杠导轨直线运动式下料机,包括驱动机构、动模具下料机构和静模具下料机构;
驱动机构包括交流伺服电机1,交流伺服电机1即起到提供下料动力作用又起到使动模具下料机构快速准确定位的作用,交流伺服电机1连接飞轮2,飞轮2起到储存能量,增大下料冲击力的作用,飞轮2和离合器3输入端相连,离合器3的输出端与滚珠丝杠9相连,滚珠丝杠9通过螺母20连接承载快15,从而带动承载快15做来回的直线运动,承载块15两端分别连接第一滑块16和第二滑块18,带动第一滑块16和第二滑块18分别在第一导轨17和第二导轨19上面做来回的高速直线运动,第一导轨17和第二导轨19固定安装在基体21上;
动模具下料机构和静模具下料机构有完全相同的两套,并布局于滚珠丝杠9上;
每套动模具下料机构包括有一组对称布局的第一动模具固定套4和第二动模具固定套14,第一动模具固定套4和第二动模具固定套14对称安装在承载块15上,第一动模具固定套4、第二动模具固定套14中分别安装有第一动模具8和第二动模具1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安交通大学,未经西安交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084105.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