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可移除的最终净气器管无效
申请号: | 201210083637.2 | 申请日: | 2012-02-03 |
公开(公告)号: | CN102671484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9-19 |
发明(设计)人: | O·R·拉蒂诺;L·A·艾伦 | 申请(专利权)人: | 莱克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D46/42 | 分类号: | B01D46/42;B01D53/00 |
代理公司: |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专利商标事务所 11038 | 代理人: | 刘志强 |
地址: | 美国密*** | 国省代码: | 美国;US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最终 净气器管 | ||
1.一种更换分析仪中的过滤元件的系统,包括:
流体流动通道,所述流体流动通道包括歧管,所述歧管带有输入端流体配件和输出端流体配件以及连接于所述输入端流体配件和输出端流体配件中的一个的至少一个阀;以及
过滤元件的外壳,所述外壳包括对准于并连接于所述歧管中的相关的所述输入端流体配件和输出端流体配件的外壳流体配件,所述外壳包括阀控制致动器,使得当所述外壳从所述歧管移除以更换安装至所述外壳的过滤器时,所述阀切断通向所述输入端流体配件和输出端流体配件的流通通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中所述歧管包括锁闩和抓钩中的一个,所述外壳包括所述锁闩和抓钩中的另一个,使得所述外壳能够可释放地锁定至所述歧管。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中所述歧管包括传感器开关,当所述外壳位于所述歧管上或从所述歧管移除时,所述传感器开关被致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系统,其中所述歧管还包括与所述输入端流体配件连接的三通阀和与所述输出端流体配件连接的另一三通阀,其中所述系统包括与所述传感器开关和所述两个三通阀连接的控制电路,当所述外壳位于所述歧管上或从所述歧管移除时,所述控制电路致动这两个三通阀。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系统,其中所述系统还包括旁通流动通道,所述旁通流动通道与所述两个三通阀连接以当所述外壳被从所述歧管移除时绕过所述外壳。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中所述歧管包括定位销或孔中的至少一个,所述外壳包括所述定位销或孔中的另一个,使得当外壳安装至所述歧管时所述外壳与所述歧管对准。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中所述歧管包括抓钩,所述外壳包括相匹配的锁闩。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系统,其中所述抓钩是带有加大头部的柱,所述锁闩是带有用于与所述柱接合的槽的滑动板。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中所述流体流动通道是气体流动通道。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系统,其中所述气体流动通道是用于分析仪的气体流动通道,所述外壳容纳最终净气器过滤器。
1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中所述外壳包括输入端和输出端,所述输入端和输出端都包括弹簧加载阀,当所述外壳安装到所述歧管上时,所述弹簧加载阀被致动而打开。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系统,其中所述弹簧加载阀都包括球和密封件,其中在所述外壳安装到所述歧管上时,所述歧管的所述输入端流体配件和输出端流体配件与所述球接合以使所述球离开所述密封件,从而打开通过所述过滤元件的所述流体流动通道。
13.一种更换在分析仪中的最终净气器的系统,包括:
用于载体气体的气体流动通道,所述气体流动通道包括带有输入端气体配件和输出气体配件的歧管;以及
包括过滤元件的外壳,所述外壳还包括外壳的输入端弹簧加载阀和输出端弹簧加载阀,所述输入端弹簧加载阀和输出端弹簧加载阀与所述歧管中的相关的所述输入端气体配件和输出气体配件对准并连接,所述外壳与所述歧管相互作用以致动所述输入端弹簧加载阀和输出端弹簧加载阀,使得当所述外壳没有安装到所述歧管上时,所述过滤元件被密封。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系统,其中所述歧管包括与所述输入端气体配件连接的三通阀和与所述输出气体配件连接的另一三通阀。
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系统,其中所述歧管包括传感器开关,当所述外壳位于所述歧管上或从所述歧管移除时,所述传感器开关被致动。
16.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系统,其中所述系统包括连接于所述传感器开关和所述两个三通阀的控制电路,在所述外壳位于所述歧管上或从所述歧管移除时,所述控制电路致动所述两个三通阀。
17.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系统,其中所述系统还包括与所述两个三通阀连接的旁通流动通道,使得当所述外壳从所述歧管移除时,所述旁通流动通道绕过所述外壳。
18.如权利要求17所述系统,其中所述歧管包括锁闩和抓钩中的一个,所述外壳包括所述锁闩和抓钩中的另一个,使得所述外壳能够可释放地锁定在所述歧管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莱克公司,未经莱克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083637.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聚亚芳基离聚物
- 下一篇:一种基于以太网实时点对点电能表集中抄表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