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固体润滑的滚动轴承制作方法及滚动轴承无效
申请号: | 201210083543.5 | 申请日: | 2012-03-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2606627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7-25 |
发明(设计)人: | 赵联春;陈淑英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斐赛轴承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C33/66 | 分类号: | F16C33/66;F16C33/64;F16C33/32;F16C33/38;F16C19/16 |
代理公司: | 上海汉声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36 | 代理人: | 胡晶 |
地址: | 201100 上海***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固体 润滑 滚动轴承 制作方法 | ||
1.一种固体润滑的滚动轴承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制作包含热塑性聚合物和固体润滑材料的混合材料或复合材料,所述固体润滑材料的体积占所述混合材料或复合材料总体积的1%-90%;
(2)制作塑化定型体,可采用以下任意一种方法制成:
方法一:将混合材料或复合材料加入并保持在轴承内腔,然后对轴承整体加热,加热温度高于聚合物的黏流化温度并低于聚合物的热分解温度,混合材料或复合材料呈现熔融状态填充在轴承内腔,然后冷却,聚合物包裹固体润滑材料塑化在轴承内腔,形成塑化定型体;
方法二:以混合材料或复合材料为原料,利用注塑机,采用注塑成型工艺,将熔融状态的混合材料或复合材料注射入轴承内腔,冷却后,聚合物包裹固体润滑材料塑化在轴承内腔,形成塑化定型体;
(3)在轴承工作时,所述塑化定型体随轴承保持器一起运转,与滚动体、保持器、外圈和内圈接触碰撞,促使所述塑化定型体中的固体润滑材料脱落,在轴承零件的工作表面形成固体转移润滑膜,使轴承免于磨损和失效。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固体润滑的滚动轴承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热塑性聚合物包括单一热塑性聚合物、若干种热塑性聚合物的组合及其填充、增强、复合、改性产品。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固体润滑的滚动轴承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热塑性聚合物包括聚醚醚酮(PEEK)、聚苯硫醚(PPS)、聚苯硫醚酮(PPSK)、聚酰亚胺(PI)、聚砜(PSU/PSF)、聚芳砜(PASU)、聚醚砜(PES/PESU)、聚醚酰亚胺(PEI)、聚全氟乙丙烯(PFEP)和聚四氟乙烯(PTFE)。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固体润滑的滚动轴承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固体润滑材料包括软金属固体润滑材料、金属化合物固体润滑材料、无机物固体润滑材料和有机物固体润滑材料的其中之一或其组合。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固体润滑的滚动轴承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化合物固体润滑材料包括二硫化钼。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固体润滑的滚动轴承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无机物固体润滑材料包括石墨。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固体润滑的滚动轴承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塑化定型体的体积占所述轴承内腔自由空间的15%-100%。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固体润滑的滚动轴承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滚动体、保持器、外圈和内圈采用钢材制造,制成后进行化学热处理,所述化学热处理方法包括锰系磷化、盐浴渗氮或达克罗涂层。
9.一种滚动轴承,包括外圈、内圈、嵌入外圈滚道和内圈滚道之间的滚动体和将滚动体沿圆周方向均匀分隔的保持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嵌设在所述外圈和所述内圈之间的塑化定型体,所述塑化定型体分别与所述滚动体和所述保持器接触,所述塑化定型体包括热塑性聚合物和固体润滑材料。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滚动轴承,其特征在于,所述热塑性聚合物包括聚醚醚酮(PEEK)、聚苯硫醚(PPS)、聚苯硫醚酮(PPSK)、聚酰亚胺(PI)、聚砜(PSU/PSF)、聚芳砜(PASU)、聚醚砜(PES/PESU)、聚醚酰亚胺(PEI)、聚全氟乙丙烯(PFEP)、聚四氟乙烯(PTFE)的其中之一或其组合,以及它们的填充、增强、复合、改性产品。
11.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滚动轴承,其特征在于,所述固体润滑材料包括软金属固体润滑材料、金属化合物固体润滑材料、无机物固体润滑材料和有机物固体润滑材料的其中之一或其组合。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一种滚动轴承,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化合物固体润滑材料包括二硫化钼。
13.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一种滚动轴承,其特征在于,所述无机物固体润滑材料包括石墨。
14.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滚动轴承,其特征在于,所述固体润滑材料的体积占所述塑化定型体总体积的1%-9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斐赛轴承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上海斐赛轴承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083543.5/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