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承载基板生产设备无效
申请号: | 201210083184.3 | 申请日: | 2012-03-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3317777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9-25 |
发明(设计)人: | 赖骏峯 | 申请(专利权)人: | 赖骏峯 |
主分类号: | B31F1/00 | 分类号: | B31F1/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律诚同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006 | 代理人: | 梁挥;常大军 |
地址: | 中国台湾高雄***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承载 生产 设备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承载基板生产设备,特别涉及一种全自动控制,将纸板形成倍力结构及贴合的纸栈板生产设备。
背景技术
栈板是一种工业产品,工业越发达的国家,栈板的使用率也越高,木制栈板为以往常见,却因其有诸多如易发霉、易掉木屑及铁钉易伤人等缺失而渐被淘汰;取而代的的是完全无木制栈板缺失的塑胶栈板,虽然塑胶栈板具有防虫、防水、可回收等优点,但在石油资源日渐减少的情况下,成本也大幅提升。
纸栈板为目前最环保且经济效益最高的栈板,现有各类纸制栈板生产设备,如中国台湾专利证书号第585155号波浪结构纸板的制造机,或如中国台湾专利申请案号第099108520号蜂巢式纸板的制造机,均必须经过堆叠、黏合、切条、翻转及再黏合等流程;可以了解,前述现有的纸板工艺中为达强化结构,而进行诸多繁琐的步骤,以致生产时间较长,产能无法提升,并且,所述技术领域可见各式专利针对前述波浪结构及蜂巢结构的制造方法与步骤进行改进,显示所述结构于设计上既有的缺失。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改进前揭露中国台湾专利证书号第I325365号「纸板结构及其制造方法」后,改进前述现有强力纸板制造机的各项缺失,至终突破诸多技术瓶颈,提出一种承载基板生产设备,使承载基板一次成型并配合强力结构折叠,其质量较现有各类纸板轻,且耐重度极高,具有既省料又耐用的功效。
为达前述本发明的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承载基板生产设备,包括一第一入料部,用以承载第一基板,所述第一入料部依序设有一第一承载架、一第一输送单元、一第一进板单元及二组平行对应设置的压纹单元,所述第一输送单元初端设于所述第一承载架末端,所述第一输送单元包括多个第一胶轮及设于所述第一胶轮下侧的一第一曲轴齿轮,所述第一进板单元设于所述第一输送单元末端,所述第一进板单元包括呈上下对应抵接设置的一第一拉轮及一第二拉轮,所述压纹单元分别包括上下对应抵接的一橡胶轮与一压花轮,所述首组压纹单元初端平行对应所述第一进板单元;一倍力成型部,用以成型所述第一基板的倍力结构,所述倍力成型部接续设于所述末组压纹单元末端,所述倍力成型部包括至少六组依序连接设置的成型单元,其中,所述每一成型单元分别包括多组上下对应设置的第一滚轴与第二滚轴,所述每一第一滚轴与所述每一第二滚轴分别对应环设至少一对为公母对应齿痕的第一成型滚轮与第二成型滚轮,所述末组成型单元还具有一第一上胶轮,用以将所述第一基板一侧涂布黏胶;一第二入料部,平行设于所述倍力成型部下侧,用以承载第二基板,所述第二入料部具有一第二承载架、一第二输送单元、一第二进板单元及一第一履带输送单元,所述第二输送单元初端设于所述第二承载架末端,所述第二输送单元包括多个第二胶轮及设于所述第二胶轮下侧的一第二曲轴齿轮,所述第二进板单元设于所述第二输送单元末端,所述第二进板单元包括呈上下对应抵接设置的一第三拉轮及一第四拉轮,所述第一履带输送单元两端分别连接所述第二进板单元末端与所述首组压合单元初端;一压合部,接续设于所述末组成型单元末端,用以贴合所述第一基板下侧,所述压合部包括多组依序连接设置的压合单元,所述每一组压合单元分别包括多组上下对应抵接设置的一第一压合滚轮及一第二压合滚轮,所述末组压合单元还具有一第二上胶轮,用以将所述第一基板另一侧涂布黏胶;一第三入料部,平行设于所述压合部上侧,用以承载第三基板,所述第三入料部具有一第三承载架、一第三输送单元、一第三进板单元及一第二履带输送单元,所述第三输送单元初端设于所述第三承载架末端,所述第三输送单元包括多个第三胶轮及设于所述第三胶轮下侧的一第三曲轴齿轮,所述第三进板单元设于所述第三输送单元末端,所述第三进板单元包括呈上下对应抵接设置的一第五拉轮及一第六拉轮,所述第二履带输送单元两端分别连接所述第三进板单元末端与所述末组压合单元初端;一输送部,接续设置于所述压合部末端用以贴合所述第一、第二及第三基板形成一承载基板,所述输送部包括依序设置的一第三履带输送单元、一第一包边单元、一第四履带输送单元以及一第二包边单元,且所述第一包边单元末端连接于所述第四履带输送单元一侧边,所述第一包边单元具有多个上下平行设置的第三滚轴与第四滚轴及多个分别环设于所述第三、第四滚轴上的第一压制滚轮与第二压制滚轮,所述第二包边单元具有多个上下平行设置的第五滚轴与第六滚轴及多个分别环设于所述第五、第六滚轴上的第三压制滚轮与第四压制滚轮;以及一收料部,接续设置于所述第二包边单元初端,所述收料部具有一皮带输送单元以及一升降台,所述皮带输送单元具有多个平行的输送皮带及一接续设置于所述皮带输送单元末端的升降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赖骏峯,未经赖骏峯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083184.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