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高效结合DNA的二氧化硅纳米颗粒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于神经干细胞转染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210083074.7 | 申请日: | 2012-03-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3361378A | 公开(公告)日: | 2013-10-23 |
发明(设计)人: | 薛志刚;曾桥 | 申请(专利权)人: | 薛志刚;曾桥 |
主分类号: | C12N15/85 | 分类号: | C12N15/85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5123 江苏省苏州市工业***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高效 结合 dna 二氧化硅 纳米 颗粒 制备 方法 及其 应用于 神经 干细胞 转染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生物与医学临床上DNA等核酸结合介质,特别涉及一种高效结合DNA的二氧化硅纳米颗粒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于神经干细胞转染方法。
背景技术
基因转染是众多基础和应用研究中的关键步骤,基因调控、蛋白表达及功能、转基因等研究都离不开转染。在神经干细胞的基因转移方面,其转染途径及策略一直是核心问题,基因转移的效率已成为神经干细胞基因修饰研究中的瓶颈。如常规的基因转染方法,在其他细胞中具备很高的转染效率,但在神经干细胞则很难达到理想的状态。
选择合适的载体已成为基因转染和基因治疗的一大难点,病毒载体虽然DNA导入效率高(通常在80%以上),但其存在着病毒毒性、免疫原性、有限的DNA装载量和随机插入整合的安全性隐患等一系列问题,使其应用受到了很大限制。非病毒载体因其低免疫原性、低毒、靶向性和易于组装等优点,而被人们寄予厚望,但外源性的目的DNA导入效率低下。如以脂质体为载体转染虽然能转染大部分癌细胞及正常细胞,但对于难转染的如神经干细胞等细胞,其转染效率不到5%甚至低于1%,同时该载体的毒性会造成大量的细胞死亡。其次是采用不需要载体的电穿孔方法,该方法也是大多数实验室常用的一种细胞转染方式,但用电穿孔转染不同的细胞需要对转染的参数重新设置,电转参数的微小差别可能对转染效率影响很大,同时电穿孔对细胞损伤较大,且容易造成染色体断裂等不确定因素。其他的非病毒转染方法都用得较少,但都存在转染效率低和适用性不广以及安全方面的问题。因此,采用新策略开创新方法,探索与开发新载体成为必然趋势。
发明内容
针对背景技术中的问题,本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效结合DNA的二氧化硅纳米颗粒的制备方法,并应用于神经干细胞转染。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明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高效结合DNA的二氧化硅纳米颗粒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在烧杯中分别加入环己烷40mL,Triton X-10010mL,正己醇10mL,磁力搅拌器min,室温;
2)加入1mL双蒸水,继续搅拌30min;
3)等比例混合AEAPS(N-(β-氨乙基)-γ-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和TEOS(正硅酸乙酯),加入AEAPS与TEOS混合液至2);
4)加入氨水0.5mL,继续搅拌1小时;再加入氨水0.5mL,搅拌24小时;
5)加入30mL丙酮,搅拌摇匀30min,分装至2个50mL超速离心管;13000rpm离心20离心,22℃;
6)弃上清,各管加30mL丙酮,振匀,37℃,100%功率快速超声分散;13000rpm离心20min,22℃;
7)弃上清,各管加75%酒精30mL,振匀,370C,100%功率快速超声分散;13000rpm离心20min,22℃;
8)弃上清,各管加双蒸水30mL,振匀,37℃,100%功率快速超声分散;13000rpm离心20min,22℃;
9)弃上清,各管加双蒸水15mL,振匀,37℃,100%功率快速超声分散;
10)冷冻真空干燥待用。
作为本发明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步骤1)中的环己烷、Triton X-100、正己醇的比例为4∶1∶1;所述步骤3)中的AEAPS与TEOS比例为1∶1。
一种高效结合DNA的二氧化硅纳米颗粒应用于神经干细胞转染方法,采用纳米颗粒介导DNA直接转染法,包括如下步骤:
1)在6孔板中,采用无血清单层培养体系培养培养神经干细胞至对数生长期(60-80%汇合度);
2)在总体积100uL的转染体系中,加入2-4ug质粒载体与0.1-0.2ug氨基化修饰二氧化硅纳米颗粒悬液混匀,在室温结合15-20min;
3)将混合液逐滴加入到6孔板中,轻轻摇匀,置37℃、5%CO2恒温培养箱培养;
4)24小时后换液,观察基因转染效果。
进一步的,所述步骤3)中的刮下的细胞呈团块状。
一种高效结合DNA的二氧化硅纳米颗粒应用于神经干细胞转染方法,采用联合电穿孔与二氧化硅纳米颗粒介导DNA转染法,包括如下步骤:
1)在6孔板中,采用无血清单层培养体系培养培养神经干细胞至对数生长期(60-80%汇合度);
2)在总体积100uL的转染体系中,加入2-4ug质粒载体与0.1-0.2ug氨基化修饰二氧化硅纳米颗粒悬液混匀,在室温结合15-20min;
3)采用机械法将1个孔的神经干细胞刮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薛志刚;曾桥,未经薛志刚;曾桥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083074.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