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电缆屏蔽层电力载波通信系统无效
申请号: | 201210083045.0 | 申请日: | 2012-03-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2629882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8-08 |
发明(设计)人: | 杨光;顾力;施维扬;计小明;沈丽敏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市电力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B3/54 | 分类号: | H04B3/54 |
代理公司: | 上海信好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1249 | 代理人: | 张妍 |
地址: | 200002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缆 屏蔽 电力 载波通信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电力系统中的载波通信技术,具体涉及一种电缆屏蔽层电力载波通信系统。
背景技术
中压电力线载波通信利用10KV输电线路作为载波通信媒介,不产生通道上的材料和施工成本投入,是电力系统中最具特色的一种通信方式;且配电网线路结构坚固,载波机为适应线路环境在调制解调、编解码、抗干扰等技术方面历经多项技术革新,使电力线载波通信正真成为一种即经济便捷、又安全可靠的配电自动化通信方式。在电力系统中,电力线载波通信通道主要用来传输远动数据,配合配电站内终端设备实现遥测、遥信、遥控等功能。
电力线载波通信机本质上就是数据通信调制解调器,但他需要克服更为复杂的通道环境,普通的调制信号无法进行正常传输。10kV中压配电网线路由于通道状况差,衰减大,阻抗变化大,以及突发干扰强等原因,使载波通信难以开通或者不稳定,以前一直是载波通信的空白点。
影响线路背景噪声和衰减特性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条:
由于配电网运行方式灵活,用户负荷投切存在随机性,造成线路阻抗的不稳定;
线路负载变化随机性很强;
配电网分叉、“T” 接点多,信号在注入同一条母线的线路后衰耗严重;
由电力系统、用户设备引起的干扰全部进入配电载波通信网;
雷雨高低温等恶劣环境引起整机和通信线路参量变化;
克服以往载波通信的点对点模式,采用网络化总线结构,实现了一对多的数据传输。
近年来,随着载波技术的进步,再加上先进的DSP和FPGA芯片的应用,使载波技术在这一领域的应用已经取得了突破,相关产品在现场使用,效果良好。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电缆屏蔽层电力载波通信系统,不产生建立通信通道的成本投入,抗衰减、抗干扰,保证电力系统中的通信连接。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电缆屏蔽层电力载波通信系统,该系统设置于各个配电站之间,配电站中设有电缆;其特点是,该系统包含:
分别一一对应设置于各个配电站的若干电力电缆接头,每个电力电缆接头电路连接相应配电站内的电缆;
电力电缆,其电路连接在各个电力电缆接头之间,各个电力电缆接头通过电力电缆相互导通,该电力电缆与若干电力电缆接头形成电缆屏蔽层;
分别与各个电力电缆接头一一对应连接的若干个电缆屏蔽层接地线,电缆屏蔽层接地线与相应的电力电缆接头电路连接;
分别与各个电缆屏蔽层接地线一一对应连接的若干个电感耦合器,每个电感耦合器包含一次侧绕组和二次侧绕组;其一次侧绕组的一端接地、另一端电路连接相应的电缆屏蔽层接地线;
分别与各个电感耦合器一一对应连接的若干个电力线载波机,电力线载波机与相应电感耦合器的二次侧绕组电路连接;
分别与各个电力线载波机一一对应连接的若干个数据终端设备;
上述的电缆屏蔽层、若干电缆屏蔽层接地线、若干电感耦合器的一次侧绕组,以及通过各个电感耦合器一次侧绕组外接的大地,组成载波信号远距离传输通道。
上述的电感耦合器采用注入式电感耦合器。
上述的电力线载波机与数据终端设备之间通过串行口连接;串行口采用RS232串口或RS485串口。
上述的电力线载波机与数据终端设备之间通过以太网连接。
上述的电力线载波机与电感耦合器的二次侧绕组之间采用双芯带屏蔽层的通信电缆连接,传输经过编码、调制处理的载波信号。
上述的配电站、电缆屏蔽层设于10KV中压配电网线路中。
一个发出信号的配电站处的数据终端设备将信号传输至电力线载波机,电力线载波机进行载波等处理后传输至电感耦合器的二次侧绕组,二次侧绕组将信号耦合至一次侧绕组,一次侧绕组则通过电缆屏蔽层接地线将信号传输至电力电缆接头,电力电缆接头将信号输出至电力电缆,通过电力电缆将信号发送至另一个接收信号的配电站,该配电站的电力电缆接头接收信号通过电缆屏蔽层接地线传输至其电感耦合器的一次侧绕组,电感耦合器内一次侧绕组将信号耦合至其二次侧绕组,二次侧绕组再将信号传输至电力线载波机,电力线载波机将信号传输至该配电站的数据终端设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市电力公司,未经上海市电力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083045.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硅片切割方法及切割废料回收方法
- 下一篇:高压换流变压器绝缘端圈制作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