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变压器结构无效
申请号: | 201210082854.X | 申请日: | 2012-03-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3366934A | 公开(公告)日: | 2013-10-23 |
发明(设计)人: | 曾祥益;蔡辛卫;田庆相;林汉星;陈义霖 | 申请(专利权)人: | 台达电子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F30/06 | 分类号: | H01F30/06;H01F27/30;H01F27/06;H05K1/18 |
代理公司: | 隆天国际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72003 | 代理人: | 阚梓瑄;冯志云 |
地址: | 中国台***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变压器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变压器结构,尤指涉及一种具有导接基板的变压器结构。
背景技术
变压器为各种电器设备中经常使用的磁性元件,其利用电能、磁能转换感应的原理来调整不同的电压,使其达到电器设备能够适用的范围。
一般而言,变压器漏电感(leaking inductance)的控制对电源转换器十分重要,因为它影响到电源转换器的电力转换效率。而在例如液晶显示器(Liquid Crystal Display,LCD)等新一代电子产品的电源供应系统中,变压器则以具漏电感型的变压器为主流,例如:谐振变压器(LCC transformer),在这一类应用中,电源供应系统的电流会先经过一变压器的初级绕线固有的磁漏感L和一电容元件C所构成的LC谐振电路,同时,近似于半个正弦波的电流会通过功率场效晶体管开关。当电流为零时,开关将导通,而经过半个正弦波后电流返回零时,开关将关闭。采用这种具有谐振电路的软开关设计,可减小开关元件的开关损耗、降低噪声以及提升效能。且为了适应LCD面板薄型化与面板尺寸增大,磁性元件及内部使用的导电绕组亦须朝薄型化与提高电流转换功率的趋势发展。
为了使变压器可应用于薄形化的电子装置中,目前发展出将电路板破孔,使得变压器部分容置于电路板内,借此降低变压器在电路板上的高度。
虽然通过电路板上破孔来容置部分变压器确实可达到薄型化的目的,然而当变压器部分容设于破孔内而变压器的接脚分别插设于邻近于破孔处的电路板上时,此时若变压器的部分接脚有相互连接的需求,且这些接脚间的最短距离乃是存在于破孔位置上,由于此时电路板上的破孔处并无法埋设迹线,因此仅能通过于电路板上的其他位置来埋设长度相对较长的迹线,以使变压器的部分接脚相互连接,如此一来,除了电路板破孔处占据了可使用的空间,使用过长的迹线亦会占用电路板上的空间,导致电路板上空间浪费,同时也 会因使用过长的迹线而提高材料成本。
有鉴于此,如何发展一种变压器结构,以改善现有技术缺陷,实为目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变压器结构,其具有导接基板,且导接基板具有至少一连接部,该连接部与绕线基座的部分多个第一导接脚连接,使得这些第一导接脚相互导通,以解决现有的变压器容设于具有破孔的电路板上时,需设置过长的迹线来使变压器的部分导接脚连接,造成电路板上的空间浪费,同时亦提高材料成本等缺陷。
为达上述目的,本发明的一较广义实施方式为提供一种变压器结构,包括:绕线基座,部分容置于开孔内,包括:本体,具有第一绕线区以及多个第一导接脚,其中多个第一导接脚分别设置于本体的相对两侧,且插接于电路板上;以及通道,贯穿本体;导接基板,对应绕线基座的底面设置,且包含至少一连接部,连接部与绕线基座的至少一部分多个第一导接脚连接,以使至少一部分多个第一导接脚之间通过连接于连接部而相互导通;初级绕线,缠绕于第一绕线区上;多个次级绕线,其分别与对应的第一导接脚连接;以及磁芯组,部分设置于绕线基座的该通道中。
附图说明
图1A是本发明第一较佳实施例的变压器结构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1B是本发明第一较佳实施例的变压器结构的分解结构的底部示意图。
图1C是本发明图1A所示的变压器结构绕线完成的示意图。
图2A是本发明图1C所示的变压器结构组装完成示意图。
图2B是本发明图2A所示的变压器结构的底部示意图。
图3A是本发明第二较佳实施例的变压器结构的部分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3B是本发明图3A所示的变压器结构组装完成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第三较佳实施例的变压器结构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其中,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变压器结构:1、2、3
导接基板:10、20、30
第一表面:100、200
第二表面:101、201
第三导接脚:202
迹线:203
沟槽:102
连接部:103、204
绕线基座:11、21、31
本体:110
通道:111
第一绕线区:112
第二绕线区:113
隔板:114
侧壁:115
连接座:116
第一导接脚:117、217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台达电子工业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台达电子工业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082854.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金属支架结构及发光二极管结构
- 下一篇:一种新型洗墙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