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坛紫菜加工即食海苔的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210081972.9 | 申请日: | 2012-03-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2524843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7-04 |
发明(设计)人: | 詹照强;全汉锋;王兴春;谢伟铭;单秀娟 | 申请(专利权)人: | 福建申石蓝食品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23L1/337 | 分类号: | A23L1/337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52000 ***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紫菜 加工 即食 海苔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海洋食品与制备方法,特别涉及一种坛紫菜加工即食海苔的方法。
背景技术
坛紫菜为福建以南的紫菜养殖品种,藻体厚,胶质多,坛紫菜的加工长期以来主要是通过简易的烘干设备制成的大散菜、菜饼和较高级的一次加工自动生产线制作的紫菜片张,产品简单,价格低廉;而市场上二次深加工的即食海苔(紫菜)等产品不仅有着巨大的市场潜力,且价格比紫菜片张要高得多,但基本都是用北方养成的条斑紫菜为原料,由于菜质较厚、韧以及加工设备和工艺的缺陷,福建的坛紫菜一直不是生产海苔的主要原料。目前有些企业简单采用适用条斑紫菜的二次加工生产线制作坛紫菜的即食海苔,未进行针对坛紫菜的相关加工工艺参数如温度、湿度等研发,则加工出的海苔色泽差,调味不均匀,口感粗糙,无法销售市场。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不足之处,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坛紫菜加工即食海苔的方法,该方法生产出的海苔不仅香、酥、脆,而且色泽美丽(深绿色),保留各种营养成份的含量及固有的独特风味,绝不亚于北方条斑紫菜加工而成的海苔。
为了达到上述之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具体技术方案:一种坛紫菜加工即食海苔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如下步骤:
(1)取出原料:将坛紫菜通过一次加工制出的紫菜片张移入10万级洁净卫生标准车间内;
(2)前烤:将步骤(1)通过自动供菜机55张/分钟供菜,自动供菜机的温度为195-220℃、转速为170-180转/分钟、时间为45-75s;
(3)调味:所得步骤(2)通过全自动加味机调味加入海苔专用液体复合调味料,9-15张紫菜加味一次;每张紫菜重量为2.9-3.5 g;
(4)后烤:所得步骤(3)通过恒流式后烤箱烘烤,恒流式后烤箱的温度为170-200℃、转速为160-170转/分钟、时间为45-75s;
(5)检测:所得步骤(4)由通过检测台人工进行检测;
(6)再干、分理:所得步骤(5)通过温度125-145℃的循环风再干机循环热气流二次再干,再由翻转式分理机分理并切菜,翻转式分理机的温度为170-180℃,转速为120-160切/分钟。
所述10万级洁净卫生标准车间内湿度为28-35%,温度为25-28℃。
与现有的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突出优点和效果:通过该工艺中相关加工参数的控制,以坛紫菜为原料生产出1.5g、3g、4g、4.5g、7.5g、20g原味、辣味系列即食海苔产品,海苔不仅香、酥、脆,产品符合国家GB/T23596-海苔标准,而且色泽美丽(深绿色),无可见异物,保留了各种营养成份的含量和坛紫菜风味(待加工的坛紫菜片张中蛋白质含量31.7g/100g,二十五碳五烯酸(EPA)含量6.9g/kg,维生素C含量35mg/100g,经二次加工后制出的海苔中蛋白质含量37.0g/100g,二十五碳五烯酸(EPA)含量7.0g/kg,维生素C含量49mg/100g。),不亚于北方条斑紫菜加工而成的海苔,成功实现了坛紫菜精加工成即食海苔。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一种坛紫菜加工即食海苔的方法(第1水收割的坛紫菜制出的片张菜质嫩)如下:
(1)取出原料:首先将坛紫菜通过一次加工制出的紫菜片张在湿度为28-35%,温度为25-28℃的10万级洁净卫生标准车间内;
(2)前烤:将步骤(1)通过自动供菜机55张/分钟供菜,自动供菜机的温度为195-200℃、转速为170-180转/分钟、时间为45s;
(3)调味:所得步骤(2)通过全自动加味机调味加入海苔专用液体复合调味料,15张紫菜加味一次;每张紫菜重量为2.9-3.3 g;
(4)后烤:所得步骤(3)通过恒流式后烤箱烘烤,恒流式后烤箱的转速为160-170转/分钟、温度为170-200℃、时间为45s;
(5)检测:所得步骤(4)由通过检测台人工进行检测;
(6)再干、分理:所得步骤(5)通过温度125-130℃的循环风再干机循环热气流二次再干,再由翻转式分理机分理并切菜,翻转式分理机的温度为170-180℃,转速为120-160切/分钟。
实施例2
一种坛紫菜加工即食海苔的方法(第2水收割的坛紫菜制出的片张菜质较嫩)如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福建申石蓝食品有限公司,未经福建申石蓝食品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081972.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