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可增大视场角的内侧曲面复眼透镜有效
申请号: | 201210081341.7 | 申请日: | 2012-03-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2621599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8-01 |
发明(设计)人: | 张红霞;邹成刚;宋乐;张孝栋;房丰洲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大学 |
主分类号: | G02B3/00 | 分类号: | G02B3/00 |
代理公司: | 天津佳盟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2002 | 代理人: | 李益书 |
地址: | 300072***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增大 视场 内侧 曲面 复眼 透镜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大视场复眼成像透镜,属于仿生复眼成像领域。
背景技术
近年来,仿生复眼成像系统引起了研究人员的广泛关注,其视场大、体积小、对运动物体的灵敏度高等特性使其在医疗、工业、军队等领域的应用拥有很大的潜力。复眼是存在于自然界中的一种小巧而精密的光学结构。如图3所示,不同于我们所熟知的单孔径成像系统,复眼是由许多个六边形的小眼单元组成,这些六边形的小眼紧密的排布在一曲面上,形状如同蜂窝。每个小眼由角膜透镜、晶锥、感杆束以及感光细胞构成。由于尺寸较小,每个小眼只能对物体的一小部分成像,所有小眼得到的像拼接在一起,就能得到一幅完整的物空间的像。
按照成像原理,复眼可分为并列型复眼和重叠型复眼两大类。并列型复眼是较为常见的一种生物复眼结构,如图5中(a)所示,每个小眼单元都有独立视场范围,入射光通过角膜透镜和晶锥后向感杆束(感光系统)传播,引起复眼的视神经感应。并列型复眼结构的特点为:每个感杆束所接收的光线仅是它对应着的角膜视场范围内的光线。因此,可以将此结构形象的描述成“一对一”的关系。重叠型复眼结构常见于夜间活动的昆虫和深水区域的生物,如图5中(b)所示,其成像原理为物空间的同一区域经不同小眼成像于像面的同一位置,增大了每幅图像的光强利用率,在光线较弱的场合更为实用,可以将此结构形象的描述成“多对多”的关系。但是这类复眼的分辨率较低,且结构复杂。
由于生物复眼多存在于昆虫当中,所以整个复眼的尺寸都非常的小,每个小眼的尺寸在几微米到几十微米不等,整个复眼所含小眼的个数也不尽相同,少则几百,多则上万。昆虫复眼的视野比人眼要开阔,有些昆虫水平视野范围可达240°,垂直视野范围可达360°,是人眼不可比拟的。昆虫复眼的分辨率很低,类似于人类的近视眼,仅有1米左右,即使视力最强的蜜蜂,其视力也只有人眼的百分之一。如果在光线微弱的地方,它们的视力还要更差。但是昆虫复眼对运动物体的灵敏度非常的高,如蜜蜂对突然出现的物体的反应时间仅需0.01秒,而人眼需要0.05秒。
仿照生物复眼的结构,人们提出了许多种不同形式的人工复眼系统。
例如Tanida J.带领的日本研究团队提出了名为TOMBO(Thin Observation Module by Bound Optics)的人工复眼系统,整个复眼系统由三部分组成,分别为透镜阵列、隔离层 以及光电接收阵列。虽实现了整个系统的小型化,但复眼透镜采用平面结构,视场角较小,与自然界中的复眼结构有很大的出入,失去了其本身的优越性能,即大视场的特性。
此外,Duparre J.团队首次将并列型复眼设计理念应用于曲面结构,提出了球面人造复眼成像系统,利用曲面透镜阵列代替平面透镜阵列,更加接近于自然界真实存在的复眼,提高了边缘视场的成像质量,增大了视场角。但是由于现阶段的光电探测器(CCD或CMOS)均为平面结构,这使得各透镜与光探测器所在平面的距离(即像距)并不相同。对于通常所采用的均一微透镜阵列而言,各透镜将难以同时在像平面上清晰成像。如果以视场中心清晰对焦,那么位于视场边缘的透镜由于离焦,其成像质量会大幅下降。这一现象严重制约了曲面复眼结构的发展。
另外,张洪鑫等人提出了三层曲面复眼结构,主要由三层曲面透镜阵列组成,并在三层曲面透镜阵列结构中引入了曲面场镜阵列,使系统的边缘成像质量进一步提高,视场角进一步扩大,但由于整个复眼结构尺寸较小,使得这种复眼透镜结构的加工难度较大,而且采用多层透镜阵列,各层透镜阵列的精确装配准难度也很大,所以这种结构仅停留在理论设计阶段,还无法具体实现加工使用。
再者,在David Boyd Pollock的美国专利US 2007/0188653Al上提到了一种复眼结构,该结构采用了拼接的思想,每个小眼为一单独的结构进行设计、加工以及装配,该结构不仅能够实现一次性捕捉大范围的影像,而且可获得成像质量较高的图像,大大降低了后期图像处理难度。但是整个系统尺寸较大,而且整个结构并非是一体的,需要对数个单眼进行精确装配,增加了整个系统的复杂度。
综上所述,迄今周知的一些仿生复眼结构,由于受到现阶段加工工艺等条件的制约,复眼本身体积小以及大视场等特性无法同时满足。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目前曲面复眼结构视场角较小,成像质量差的问题,提供一种仿生复眼结构,即可增大视场角的内侧曲面复眼透镜阵列,使该透镜在保证复眼大视场特性的同时能够获得较清晰的成像,并且要使整个结构小巧、紧凑,便于应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大学,未经天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081341.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