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双蜗壳式煤粉分离器无效
申请号: | 201210080515.8 | 申请日: | 2012-03-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2600954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7-25 |
发明(设计)人: | 石岩;陈剑;吴桂福;孙少鹏;梁秀进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电电力科学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B02C23/18 | 分类号: | B02C23/18;B07B7/04 |
代理公司: | 杭州天欣专利事务所 33209 | 代理人: | 董力平 |
地址: | 310030 浙江省杭***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双蜗壳式煤粉 分离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一种双蜗壳式煤粉分离器,尤其涉及应用于磨煤机的双蜗壳式煤粉分离器。
背景技术
目前双进双出磨煤机所配套的煤粉分离器多数采用径向型分离技术,分离器回粉机构存在严重缺陷,容易造成气流短路或回粉堵塞现象。原煤杂物太多,分离器各部位,尤其是分离器挡板、帘板、回粉管容易堵塞不畅通,无法有效分离,造成煤粉粗,煤粉均匀性差。
由于磨煤机分离器内部易堵塞,导致检修维护工作量大,频繁停磨清理维护,影响机组带负荷能力,煤粉细度无法有效分离,均匀性差,锅炉燃烧稳定性差,事故频发,严重影响锅炉运行的安全性、经济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结构设计合理,可以有效避免杂物堵塞分离器,达到煤粉细度均匀目的的双蜗壳式煤粉分离器。
本发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该双蜗壳式煤粉分离器,其结构特点在于:由空气管道、引导板、分离室、进煤管、出煤管、螺旋叶片以及螺旋给料壳体组成,空气管道外表面设有螺旋叶片,螺旋叶片两端与空气管道相连接,其它部分均悬于空气管道外表面之上并留有空隙;所述空气管道和螺旋叶片一端处于分离室内,另一端包裹于螺旋给料壳体中;螺旋叶片在分离室内的一端上方设有进煤管,进煤管侧边设有引导板,所述引导板倾斜设置并在上方弯取成圆弧卷边,所述圆弧卷边的位置与出煤管的位置相互对应。
圆弧卷边的形状和位置有利于出煤管的出煤。
本发明所述分离室和螺旋给料壳体内壁光滑,没有死角。
本发明所述圆弧卷边的直径与出煤管的直径相同。
本发明所述引导板倾斜的角度为70度。
本发明所述引导板设置有两块,其上的两个圆弧卷边分别对应两个出煤管。
本发明所述引导板的宽度为分离室所能容纳的最大宽度。
本发明所述引导板的设置位置,在不影响螺旋叶片输送的前提下,尽可能的靠近螺旋叶片。
本发明同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及效果:
1、由于双蜗壳式煤粉分离器的结构设计简单,使杂物旋转分离后无附着点,难以形成集聚堵塞。
2、受旋转惯性影响,通过选择合适的旋转半径便可获得需要的煤粉细度。
3、受旋转惯性影响,煤粉均匀性指数控制效果在0.8以上、煤粉细度R90最低可达7%,完全可以满足燃用烟煤及贫煤的钢球磨制粉系统。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标号说明:空气管道1、引导板2、分离室3、进煤管4、出煤管5、螺旋叶片6、螺旋给料壳体7、磨煤机8、空气入口A、粗煤入口B、煤粉出口C、空气出口D。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以下实施例是对本发明的解释而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以下实施例。
实施例1: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由空气管道1、引导板2、分离室3 、进煤管4、出煤管5、螺旋叶片6以及螺旋给料壳体7组成。空气管道1一端处于分离室3内,另一端包裹于螺旋给料壳体7中;空气管道1外表面设有螺旋叶片6,螺旋叶片6两端与空气管道1相连接,其它部分均悬于空气管道1外表面之上并留有空隙;空气管道1在分离室内的一端顶部设有进煤管4,进煤管4两侧分别设有引导板2,引导板2靠出煤管5一端弯成一定半径的圆弧。分离室和螺旋给料壳体内壁光滑,没有死角。空气管道1在分离室内的一端设有空气入口A,另一端设有空气出口D。
工作应用中,粗煤从粗煤入口B进入煤粉分离器,粗煤由螺旋叶片6送入磨煤机8,空气由空气入口A通过空气管道1进入磨煤机8,并将磨煤机8中的细煤粉携带回流至煤粉分离器内,细煤粉与空气从螺旋叶片6缝隙进入分离室3,在分离室3中通过引导板2引导使煤粉旋转,粗颗粒受离心力作用,沿壁面滑落,细煤粉则由煤粉出口C排出。分离出煤粉细度R90为7%-15%。
实施例2: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由空气管道1、引导板2、分离室3 、进煤管4、出煤管5、螺旋叶片6以及螺旋给料壳体7组成。两个煤粉分离器分别位于磨煤机8两侧, 煤粉由煤粉入口B进入煤粉分离器,由螺旋叶片6送入磨煤机8,空气则由空气入口A经空气管道1通入磨煤机8,并将磨煤机8中的细煤粉携带回煤粉分离器内,细煤粉与空气从螺旋叶片6空隙进入分离室3,在分离3中通过引导板2引导使煤粉旋转,粗颗粒受离心力作用,沿壁面滑落,细煤粉则由煤粉出口C排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电电力科学研究院,未经华电电力科学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080515.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新型的松拉刀油缸
- 下一篇:盘花窗帘面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