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针灸用不锈钢管与内部铜丝的钎焊方法及其设备无效
申请号: | 201210080178.2 | 申请日: | 2012-03-15 |
公开(公告)号: | CN102601478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7-25 |
发明(设计)人: | 吕世雄;黄永宪;郑传奇;敬小军;徐永强;崔庆龙;罗诗静;范薇 | 申请(专利权)人: | 哈尔滨工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B23K1/08 | 分类号: | B23K1/08;B23K1/20;B23K3/00;B23K3/047;B23K3/0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50001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南岗***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针灸 不锈钢管 内部 铜丝 钎焊 方法 及其 设备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焊接技术领域,具体说是一种实现针灸用不锈钢管与内部铜丝紧密连接的钎焊方法及其设备。
背景技术
“针灸”是针法和灸法的合称。针法是用金属制成的针,刺入人体一定的穴位,运用手法,以调整气血;灸法是用艾绒搓成艾条或艾炷点燃以温灼穴位的皮肤表面,达到温通经脉、调和气血的目的。
历代医家在针灸治疗寒证、虚证时,力图使针能够适当加温,来提高临床疗效。如运用口腔含针的“暖针”法,古称“炜刺”的火针法,以及迄今针灸临床上还应用比较广泛的“温针灸”等等。但这些传统方法,受科学技术条件限制,各有其局限性。
热针仪的出现完美解决了上述问题,不仅能通过将热针刺入穴位实现“针”的功能,更能利用电流使针尖发热,让热量直接送达穴位。
热针仪由仪器和热针两部分组成,是根据传统中医针灸理论研制的新型针灸治疗仪器,结合现代电子技术,将针刺热灸融为一体。热针疗法是根据传统针灸理论,热针利用电流使针体发热,通过调节电流改变热针温度,甚至能恒定于任意温度,从而使治疗得到最佳疗效。热针仪可以实现针刺、艾灸、温针灸、火针等综合治疗效应。
热针原理为,单片机根据面板输入的热针所需温度,产生按测定公式换算出来的电压,经数模转换路由数字信号转变为模拟信号,该信号作为程控恒流源电路的控制信号,控制产生与经过计算标定的温度相对应的恒流电源,使特制的内热式热针按所标温度发热并恒温,达到治疗目的。
热针主体结构为一根外径0.4mm内径0.2mm的不锈钢管及内部的Φ0.09mm康铜丝,在热针尖端,要求去掉铜丝绝缘层并与不锈钢管实现紧密连接,经过机械加工形成锥角尖端,由于此处形成电阻成为发热源。
传统工艺方法为挤压不锈钢管实现其与铜丝的连接,不但密封性差,且无法进行连接质量检验,成品率极低。如果热针尖端出现缝隙,会导致病人血液进入从而引起血液病传染。因此,寻求一种方法,在保证铜丝与不锈钢管机械性能的前提下实现紧密连接十分必要。
发明内容
基于以上问题提出了一种运用铜丝先蘸钎剂钎料再拉进不锈钢管的新型钎焊工艺。经过改进,又解决了难掌握拉入尺寸的问题。
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
一种针灸用热针的不锈钢管与铜丝的钎焊设备,包括高频感应加热设备(1)、充氩箱(2)、充氩口(2-1)、出氩口(2-2)、玻璃挡板(2-3)、坩埚(3),高频感应加热设备与高频感应线圈(1-1)连接,高频感应线圈(1-1)从充氩箱(2)侧壁伸入充氩箱内,用于加热坩埚(3),充氩箱侧壁开有充氩口(2-1),充氩箱上挡板为透明玻璃挡板(2-3),玻璃挡板上开出氩口(2-2),高频感应线圈(1-1)围绕在坩埚(3)外侧,出氩口(2-2)在坩埚(3)正上方。
一种针灸用热针的不锈钢管与铜丝的钎焊方法如下:
(一)、去掉铜丝前部与尾部绝缘层后,接触点焊设备两极分别接铜电极板、铜丝尾端;同时使铜丝前端处于氩气保护氛围;开启接触点焊设备后,使铜丝前端接近铜电极板,电弧将铜丝前端熔化,凝固后形成圆珠,要求其直径大于不锈钢管内径,从而能在拉入时卡在不锈钢管口所形成的圆珠无法进入不锈钢管;
(二)、在充氩箱(2)内充入氩气形成保护氛围,开启高频感应加热装置(1)加热坩埚(3)内钎料(4)至高于钎料熔点50℃,
(三)、在铜丝尖部(5-3)蘸上钎剂,润湿长度为4~5mm,将铜丝拉入不锈钢管(5-1)中,圆珠(5-4)卡住后推出铜丝,即完成铜丝及不锈钢管内壁的钎剂润湿铺展;
(四)、保证铜丝尖端(5-3)露出钢管(5-1)2~3mm,将铜丝端部(5-3)朝下插入充氩箱(2)中的坩埚(3)内,浸没钢管(5-1)3-4mm,并保持3-5s;
(五)、拉住铜丝尾部(5-2)将铜丝拉入不锈钢管(5-1),铜丝前端圆珠(5-4)卡住管口后取出热针,即完成了不锈钢管与铜丝的钎焊连接;
本发明还具有如下特征:
1、所述的坩埚(3)内钎料(4)为BAg72Cu。
2、所述钎剂为的FB101或FB102,
3、所述铜丝为Φ0.09mm的康铜丝。
4、所述的不锈钢管为外径0.4mm和内径0.2mm。
本发明具有如下显著优点:
(1)与传统的挤压工艺不同,本方法可实现不锈钢管与铜丝的优质连接,保证密封性,有效防止了血液病的传染。
(2)通过“一拉一推”实现了铜丝及不锈钢管内壁钎剂的润湿铺展,有效去除了氧化膜,保证了焊接质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哈尔滨工业大学,未经哈尔滨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080178.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秸秆板专用高温压缩设备
- 下一篇:一种异型绕流滴灌灌水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