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塔釜的塔板结构无效
申请号: | 201210079956.6 | 申请日: | 2012-03-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2600632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7-25 |
发明(设计)人: | 盛晓平;陈祖良;魏东;沈军良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沙家浜化工设备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D3/16 | 分类号: | B01D3/16;B01D53/18 |
代理公司: | 常熟市常新专利商标事务所 32113 | 代理人: | 朱伟军 |
地址: | 215559 江苏省苏州***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板结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化工制药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塔釜的塔板结构。
背景技术
如业界所知,塔釜是化工上的词汇,釜和塔系化工医药产品生产中的常用设备。形象地讲:釜犹如煮饭的锅,而塔犹如常见的塔,因此塔釜是塔与釜两者的结合体,是一种高度较高,具备塔和釜的双重功能的设备,广泛用于分离,根据物料沸点的不同分离原料,沸点不同则蒸发温度相异,通常情况下,塔底为进料温度,而塔顶为出料温度。
在中国专利文献中可见诸塔釜的技术内容,典型的如授权公告号CN2197364Y推荐的“酒精蒸馏塔”和公开号CN1724103A公开的“蒸馏塔”,等等。
包括并不限于上述专利文献公开的蒸馏塔在内的公知的并且广为使用的塔板结构通常为平板式塔板,塔板类型一般以鼓泡类的泡罩塔板、浮阀塔板和筛孔塔板为主。例如图3所示的塔釜的塔板结构为:在塔体1内的塔板表现为鼓泡类的泡罩塔板。
上述三种结构形状的塔板普遍存在气液接触效果差、塔板空间利用率低和气流上升阻力大的弊端。
鉴于上述已有技术的不足,本申请人作了积极而有益的设计,下面将要介绍的技术方案便是在这种背景下产生的。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任务在于提供一种有助于显著改善气液接触效果、有利于显著提高塔板的空间利用率和有益于显著降低对上升气流的阻力的塔釜的塔板结构。
本发明的任务是这样来完成的,一种塔釜的塔板结构,所述的塔釜包括塔体,特征在于:所述的塔板结构包括固定在塔体内的一组锥筒形塔板和一组锥帽形塔板,该组锥筒形塔板和锥帽形塔板彼此呈一隔一分布,其中,锥帽形塔板的帽尖探入到锥筒形塔板的筒底孔内,锥筒形塔板与锥帽形塔板之间的区域构成为气液接触腔,在锥筒形塔板上开设有锥筒气孔,并且锥筒气孔自锥筒形塔板的小头端以螺旋状态朝向大头端的方向延伸,而在锥帽形塔板上开设有锥帽气孔,并且锥帽气孔自锥帽形塔板的大头端以螺旋状态朝着小头端的方向延伸。
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由于将塔板结构由一组彼此呈一隔一设置的锥筒形塔板和锥帽形塔板构成,并且开设在锥筒形塔板上的锥筒气孔以及开设在锥帽形塔板上的锥帽气孔均呈螺旋状分布,从而不仅可以改善气液接触效果,提高塔板的空间利用率,而且由螺旋状延伸的锥筒气孔及锥帽气孔为气流的上升提供上升动力。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实施例结构图。
图2为图1结构的应用例示意图。
图3为已有技术中的塔釜的塔板结构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专利局的审查员尤其是公众能够更加清楚地理解本发明的技术实质和有益效果,申请人将在下面以实施例的方式作详细说明,但是对实施例的描述均不是对本发明方案的限制,任何依据本发明构思所作出的仅仅为形式上的而非实质性的等效变换都应视为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范畴。
实施例:
请参见图1,给出了塔体1,设在塔体1内的塔板结构为:包括一组锥筒形塔板2和一组锥帽形塔板3,锥筒形塔板2和锥帽形塔板3彼此呈一隔一分布的方式与塔体1的内壁固定。由图1所示,锥筒形塔板2的大头端(也可称大直径段,以下同)的第一边缘23与塔体1的内壁固定,而锥帽形塔板3的大头端的第二边缘33通过一组支撑杆331与塔体1的内壁固定。锥筒形塔板2与锥帽形塔板3之间的空间构成为气液接触腔4,该气液接触腔4也可称为气液交换腔。
继续见图1,锥帽形塔板3的帽尖31探入到锥筒形塔板2的筒底孔21,在锥筒形塔板2上开设有锥筒形气孔22,而在锥帽形塔板3上开设有锥帽气孔32,锥筒气孔22自锥筒形塔板2的小头端即小直径端朝着大头端即大直径端的方向以螺旋状态延伸,锥帽气孔32自锥帽形塔板3的大头端即大直径端朝着小头端即朝着帽尖31的方向以螺旋状态延伸,从而在锥筒形塔板2以及锥帽形塔板3上均形成螺旋向上的孔带。更具体地讲,锥筒气孔22和锥帽气孔32自下向上螺旋状态延伸,与气流上升方向相一致,从而能减小在气流上升过程中对气流的阻力,并且有助于使气流形成一股旋力,以增大上升动力。
应用例:
请见图2并且结合图1,依据公知的常识塔釜的高度可达十几米、几十米乃至上百米,由若干个图1所示结构的塔体1连接构成(属于公知技术)。在使用状态下,气流自下向上流动,在途经各枚锥筒形塔板2与锥帽形塔板3时,气流便从锥筒形塔板2的锥筒气孔22中进入气液接触腔4,进而经锥帽形塔板3的锥帽气孔32进入上部的气液接触腔4,依此类推,直至到达塔体的顶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沙家浜化工设备有限公司,未经江苏沙家浜化工设备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079956.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发光二极管装置及基板结构的形成方法
- 下一篇:公交车到站唤醒系统及实现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