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降低血氨防治慢性肝衰竭肝性脑病的中药灌肠液无效
申请号: | 201210079557.X | 申请日: | 2012-03-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2600319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7-25 |
发明(设计)人: | 施可庆;郑明华;陈永平;李凌菲;林贤丰;刘文悦;罗颖婉 | 申请(专利权)人: | 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K36/888 | 分类号: | A61K36/888;A61P1/16;A61P25/00 |
代理公司: | 温州高翔专利事务所 33205 | 代理人: | 黄乙轶 |
地址: | 325000 ***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降低 防治 慢性 衰竭 肝性脑病 中药 灌肠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中药灌肠液,确切地说是降低血氨防治慢性肝衰竭肝性脑病的中药灌肠液。
背景技术
肝性脑病是严重肝病引起的、以代谢紊乱为基础的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失调的综合病征,其主要临床表现是意识障碍、行为失常和昏迷。门体分流性脑病强调门静脉高压,门静脉与腔静脉间有侧枝循环存在,从而使大量门静脉血绕过肝脏流入体循环,是脑病发生的主要机理。亚临床或隐性肝性脑病指无明显临床表现和生化异常,仅能用精细的智力试验和(或)电生理检测才可作出诊断的肝性脑病。大部分肝性脑病是由各型肝硬化和门体分流手术引起,包括如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如果连轻微肝性脑病也计算在内,则肝硬化发生肝性脑病者可达70%。小部分肝性脑病见于重症病毒性肝炎、中毒性肝炎和药物性肝病的急性或暴发性肝功能衰竭阶段。
肝性脑病的发病机制未完全明确。一般认为产生肝性脑病的病理生理基础是肝细胞功能衰竭和门腔静脉之间有手术造成的或自然形成的侧支分流。主要是来自肠道的许多毒性代谢产物,未被肝解毒和清除,经侧支进入体循环,透过血脑屏障而至脑部,引起大脑功能紊乱。有关肝性脑病发病机制有许多学说,其中以氨中毒理论的研究最多,最确实有据。氨的形成和代谢血氨主要来自肠道、肾和骨髓肌生成的氨,但胃肠道是氨进入身体的主要门户。正常人胃肠道每日可产氨4克,大部分是由尿素经肠道细菌的尿素酶分解产生,小部分是食物中的蛋白质被肠道细菌的氨基酸氧化酶分解产生。氨在肠道的吸收主要以非离子型氨弥散进入肠膜,其吸收率比离子型铵高得多。肝性脑病时血氨增高的原因血氨增高主要是由于生成过多和 (或)代谢清除过少。在肝功能衰竭时,肝将氨合成为尿素的能力减退,门体分流存在时,肠道的氨未经肝解毒而直接进入体循环,使血氨增高。许多诱发肝性脑病的因素能影响血氨进入脑组织的量,和(或)改变脑组织对氨的敏感性。
慢性肝衰竭患者肝性脑病发生后预后较差。有鉴于此,除积极防治肝病外,慢性肝衰竭患者应避免诱发肝性脑病的一切因素,尤其应减少高血氨的发生。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降低血氨防治慢性肝衰竭肝性脑病的中药灌肠液,具有降低血氨,利于病情恢复,又能缩短住院时间,降低医疗费用。
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降低血氨防治慢性肝衰竭肝性脑病的中药灌肠液,由按重量分计的下述组分组成:大黄20~30份﹑乌梅20~30份﹑生地30~40份﹑虎杖15~30份﹑石菖蒲10~20份﹑枳实10~15份﹑楮实子12~20份,将上述组分依次经过混合浸泡、煎煮、过滤后制备成灌肠液。
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的重量份优选范围为:大黄25份﹑乌梅25份﹑生地30份﹑虎杖15份﹑石菖蒲15份﹑枳实10份﹑楮实子15份。
本发明选用采用大黄﹑乌梅﹑生地﹑虎杖﹑石菖蒲﹑枳实﹑楮实子进行组合,组合后使各药物功效产生协同作用,从而能够有效的降低血氨,防治慢性肝衰竭肝性脑病。其中大黄通腑泻浊,苦、寒,归脾、胃、大肠、肝、心经,攻积导滞,泻热通便,凉血解毒,逐瘀通经,能改善胃肠黏膜血液循环,保护胃肠黏膜屏障,减轻内毒素引起的肠壁血管通透性增高,减少肠道氨的吸收降低血氨。乌梅味酸生津、涩肠止泻,可制大黄泻下太过,乌梅含大量柠檬酸和超氧化物歧化酶,可酸化肠道,抑制肠道菌群,促进肠蠕动,收缩肠壁保护肠黏膜,促进药物成分溶解,降低血液中氨的含量。生地味甘、苦,性寒。归心、肝、肺,具有清热凉血、养阴生津功能,同时,生地中有效成分水苏糖,不被消化酶分解及肠道吸收,能降低肠道PH,增加肠蠕动,因而加快了肠道内有毒代谢物质的排出,减少了氨等有毒代谢物质重吸收,大大减少肝脏分解毒素的负担,降低血氨,同时,水苏糖可以提供能源,促进体内自身多种双歧杆菌成倍增长,使肠内吲哚等胺类物质减少,从而减少氨的产生。虎杖,具有利湿退黄、清热解毒、散瘀止痛、化痰止咳、泻热通便功效。石菖蒲豁痰开窍,理气醒神。枳实行气消滞、化痰散结,疗脐腹间实满,消痰癖,祛停水,逐宿食,破结胸,通便闭。楮实子性寒,味甘,补肾清肝、明目、利尿。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可以清泄肠道邪毒,可以直接清除肠道内氨的来源,还可以减少氨的吸收,还具有泻热通便涩肠、凉血解毒、理气醒神、养阴生津的显著功效。患者应用后没有任何毒副作用,可有效降低血氨,适用于慢性肝衰竭肝性脑病的防治。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一
临床随机选择55例患者,55例病人均临床确诊为慢性肝衰竭且伴有血氨升高,尚未出现肝性脑病或处于肝性脑病前驱期,其中男性42例,女性13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未经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079557.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